2008年,美國遭遇金融危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次貸危機”。2010年,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歐洲經濟出現嚴重衰退。當時全球最重要的兩個汽車市場,美國和歐洲,有大量的汽車品牌面臨生存危機,甚至破產。我們熟悉的吉利收購沃爾沃就發生在2009年,收購的大背景,就是美國次貸危機(當時沃爾沃在福特旗下)。
美國通用汽車,是遭受這種經濟危機重創的公司之一。上世紀90年代后期,通用汽車有9個品牌,但現在只剩下了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GMC和BrightDrop。克萊斯勒和福特也是如此。到20世紀50年代為止,美國有100多個汽車品牌,后來通過破產和并購大概整理為5個汽車集團。此后,上世紀80年代只剩下三大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活著。
(資料圖片)
中國的情況則不同,2000年代初就有約25個汽車品牌,到2010年為止就有14個新品牌上市。這得益于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國不僅給當時陷入經濟危機的西方汽車品牌喘息的機會,在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以汽車產量為基準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市場,超越美國,此后呈指數增長。
隨著需求持續增長,中國消費者收入增加,電動汽車時代到來,新品牌又開始涌現。2011年至2015年間,小鵬、蔚來、理想,等等大約12個新品牌又誕生了。
得益于電動汽車的出現和中國政府的強力支援政策,新品牌的上市速度比以前更快。2022年,中國共售出2054萬輛轎車。其中電動汽車銷量占25%。
在上月落幕的2023上海車展上,有100多輛新車亮相。其中70多歲是電動汽車。大多數是在中國當地品牌上市的新車。
得益于巨大的當地需求、強有力的政府支持和電動汽車開發基礎設施(電池和零部件),中國擁有推出新電動汽車品牌最適合的外部環境。僅今年就推出了6個品牌。到12月為止,將增加3個品牌。
從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來看,2015年以后的8年里,只有捷尼賽思、Polestar、Ram等少數品牌復活或重生,相比之下,中國目前還處在春秋戰國時代。
目前,中國有12個汽車集團約67個主要品牌。其中58%是不到10年的新生品牌。但并非所有品牌都是成功的。近年來,一些品牌因銷售率低迷而面臨倒閉或降價。
中國汽車市場似乎已經進入飽和狀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2月轎車累計銷量為312.1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15.2%。也有預測稱,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汽車庫存將積壓,很難避免大規模打折銷售。
中國轎車市場聯席會議顯示,小鵬2023年第一季度銷售額下降50%。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為98155輛,排名第七,但2022年銷量為12.757萬輛,僅排在第12位。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經說:“汽車行業淘汰賽剛剛開始,300萬輛的年銷量規模將只是汽車公司的入場券。明年燃油車銷量將加速下行。下一個10年,主流汽車公司只會有8家。”
2022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130萬輛。在10年內,除特斯拉以外的其他電動汽車企業每年銷售300萬輛并非易事。因此,中國汽車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全球市場,一決勝負。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