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椿琳
編輯/ 孟 為
設計/ 師玉超
(資料圖片)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車企想蹭的元宇宙概念都還沒有完全落地,ChatGPT又來了。
整個2023年的春天,ChatGPT絕對是科技界最硬核和最具熱度的話題性產品。
2月,ChatGPT所展現出的學習能力和文字處理能力,讓相當多的人陷入深思,自己何時將會被AI所取代;3月,當大家調戲ChatGPT的熱情才剛剛有所退減,GPT-4的發布,又讓人們意識到它進化和成長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更快。
大洋彼岸,微軟用ChatGPT開始加持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得到了交互體驗更好的New Bing。
國內,人們對ChatGPT的到來和商業化,同樣充滿了期待。
3月16日,百度承諾在三月完成內測的新一代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正式發布,展示了其在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梳理邏輯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態生成的五大能力。
盡管錄播的功能演示多少讓觀眾有些失望,盡管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也不得不承認它有些倉促,并不完美,盡管資本市場用瞬間近10個百分點暴跌讓人們意識到它和ChatGPT的差距可能還有點遠,但也正如李彥宏所說,“之所以今天推出,是因為市場有需求?!?/p>
在文心一言發布前,百度就已經手握560家合作伙伴的戰略協議,從這個數字中,你就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在移動互聯服務上將會轟轟烈烈,席卷而來。
為何市場對ChatGPT 如此狂熱?
尚記得2016年,AlphaGo完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石破天驚,人類在棋類游戲的最后一塊智力高地被攻下,插旗者從此以后可能不再是純人類。這一年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期待開始燃爆。
而在這之后的6年里,盡管大把資本砸進去,行業的爆發點和資本想見到的商業化落地卻還遠沒有到來。雖然AI賽道有一件件專利壘起來的城墻,但沒有獲得大規模應用的AI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部分的AI公司都難以盈利,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獨角獸光環也逐漸褪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直到2022年末,ChatGPT的出現,成為人工智能繼 AlphaGo 以來最出圈的爆點。
它的出現第一次讓大家覺得,人工智能似乎終于能夠和人正常交流了,它能「懂」你在說什么,并且按照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規范給你反饋。這種似乎與“人”對話的真實體驗感給大眾帶來巨大樂趣和驚喜,使ChatGPT光速出圈。
ChatGPT 的交互回答都正確嗎?
ChatGPT在中文互聯網爆火后,很快引發了一場意料之外的狂歡——用戶們爭先恐后地“調戲”它,并以此作為社交甚至融資場的談資。
與蘋果的智能語音助手Siri遇到復雜問題時動輒回答“對不起,我好像不太明白”完全不一樣,ChatGPT回答問題的模式展現出了其盡可能?洽的語?邏輯組織能?。甚至對于很多人們一眼看上去像是在搞怪的問題,它也會給出答案,可以說是“一本正經地扯談,但又能反復自洽”。
它的回答在邏輯表達上有模有樣,不像是隨意從網上抄來的,它給出的答案甚至包含了引用論文、論文號等細節,但假若你針對細節仔細查驗其出處時,又會發現ChatGPT口中的這些“參考文獻”很多由其自己編撰,而由于大模型的黑盒特性,你又不知道它是如何編出來的。
沿著這個角度想一下,ChatGPT的回答很少出現“句不成句”式的表述硬傷,但卻不時出現邏輯與事實錯誤。
越專業的領域或者越深入追問,這種錯誤就越明顯。這也是每個行業領域AI供應商在ChatGPT上的機會點——它像人,但終究還未能在所有領域比得過所有人,它還需要繼續“養”和繼續“成長”。
不過,我們很快在GPT-4上看到了AI “養”和繼續“成長”的能力,一是它在應對考試上成績的快速提升,二是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相比于3.5版本的ChatGPT,它在響應不允許內容方面的可能性降低了82%,產生事實響應的可能性增加了40%。
至此,我們發現,ChatGPT其實是一個互動好伙伴。它能不厭其煩地回答你的問題,你再騷擾,它也“待你如初戀”,雖然別指望它100% 正確,但其幾乎沒有知識的邊界。
ChatGPT 和智能客服
剛講到互動,我們汽車行業有智能客服 這類交互解決方案已經很多年了。但目前大家共識是,所謂的“智能客服”,接觸到的多半是一些APP后臺的智能回復、或者模式型回復,依賴的是用戶輸入的關鍵詞,然后進行算法的分析,最后做出答復。智能客服 回答的邏輯是,提取客戶問題的關鍵字去匹配知識庫,提取命中答案并回復。
作為消費者,感受到的依然是“冷冰冰”和“繞圈子”,這種感覺就像事先準備好了一段話,不管客戶問什么只要與其沾邊,都只回答這段話。
這種“匹配”+“命中”的方式沒有錯,但不自然,更不擬人,所以用戶體驗必然極差。
今天ChatGPT的出現,用它的回答方式和語言組織邏輯,則可以給我們在智能客服的場景上,增添上擬真人的情緒式回答和互動。
想象一下,把知識庫接入ChatGPT,讓ChatGPT作為一個對外的問答機器人。
問:介紹下Model 3這款車?
ChatGPT:Model 3現在有2個版本,后輪驅動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全能驅動版。你想看了解哪個版本?
問:我的預算只有30萬。
ChatGPT:30萬可以考慮后輪驅動版本。后驅版是model 3中銷量常青樹,動力表現不錯,零百加速3秒出頭……
問:加上保險大概要多少錢?
ChatGPT:保險費用取決于您的車型、駕齡、所在地。這個問題建議您向當地保險公司詢價。同時,向您提供一些可選的保險品牌…..
是不是更像一個真實的客服在與你互動?
傳統的智能客服本身它已經具備了24小時在線和快速回復問題的能力,但無法給出擬人化和千人千面的回復。而ChatGPT和車企知識庫的結合,是完美的解決方案,既滿足了擬人的回復方式,又深度學習了專業而精確的汽車知識。
在GPT-4上,更被重視的系統消息又為ChatGPT帶來了角色設定和回答風格的全新可能,并且GPT-4具有更強的習慣性養成,這將給智能客服帶來更全面的人性化體驗。
此外,GPT-4所增加的圖片提示輸入和分析能力,對于車輛故障、現場問題解決等提供了等多AI處理的可能。
ChatGPT+車機,情感智能時代來臨?
當前技術下,車機機器人依然還是任務型(Task),意思是,如果你說,“幫我打開空調”,機器人聽懂了他會執行。任務型機器人的底層是未完全成熟的任務型對話系統,單項輸入并接受和執行任務。
如果一旦能引入閑聊型(Chat)型機器人,車機系統將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向更加富有個性化和情感化的語音交互方向轉變。試想一下,當車機機器人和用戶長時間互動之后,用戶開車時想問問題都會習慣性問問它,“今天天氣怎么樣”,“前方路況怎么樣”,“我的車是不是該去保養了”,這種交互是雙向的,一段時間的駕駛之后,車機就像用戶肚子里的蛔蟲一樣了解用戶本人,甚至這個“知性聊友”還能聽得懂你的冷笑話、話題更,在用戶心智里住了下來,用戶已經離不開它了,這時候給用戶推薦個東西,偶爾帶個貨,誰還會抗拒呢?
就像新東方主播董宇輝靠著豐富的知識儲備,詩詞金句脫口而出,引領了“知識型帶貨”的風潮。同樣的東西,很多觀眾就愿意從東方甄選直播間下單,這就是“知性聊友”的商業價值。
數策近期也正在努力鉆研人機互動新場景,我們口頭暫且叫它“試駕寶盒”,是一項在消費者試駕場景下智能捕捉其話語和情緒峰值谷值的AI算法研究項目,期望能在試駕環節帶給消費者更好的試駕體驗,促進購車轉化。
從ChatGPT到AIGC
可以預見到的,ChatGPT的出現,將代替大量重復性的腦力勞動。
內容營銷創作將進入人和AI協同創作時代甚至全AI創作時代,這在優化內容生產的效率和創意的同時,能讓電商,信息流投放廣告真正意義上形成千人千面的效果。
比如同一臺車的廣告投放給100個人,每個人看到的廣告故事都不一樣,而這些廣告故事則都是由AI深度學習每位消費者的品味和High點之后的創作成果。
在我們車企常用的社群營銷手段里,AIGC將來可能能夠真正意義上扮演一個虛擬群運營專員的角色,比如與群客戶進行更加有趣的互動,在群無人說話的時候暖場,甚至帶領群成員做小游戲抽獎等。
根據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出過 AIGC 發展三階段論:“助手階段”(AIGC 輔助人類進行內容生產);“協作階段”,(AIGC 以虛實并存的虛擬人形態出現,形成人機共生的局面);“原創階段”(AIGC將獨立完成內容創作)。
顯然,當下無論是ChatGPT,或者是AIGC都還是處于“助手階段”,正在向“協作階段”、“原創階段”迭代進化,未來的若干年,在品牌市場營銷領域,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頻、視頻等內容將會被AI生產所替代。
而在商業服務上,我們看到微軟用ChatGPT加持了搜索引擎Bing,得到了交互體驗更好的New Bing;我們可期待的ChatGPT加持客服系統,變成了真正的智能客服。
ChatGPT+車機?ChatGPT+家居終端?ChatGPT+信息流廣告?就像當年的“互聯網+”,“ChatGPT+”之廣泛和壯美,你有哪些想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
(作者系上海數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