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沒有30號,只有29號,每4年一次,。
(資料圖)
2、 個別地區的2月30日 公歷當中,2月有28或者29天,盡管如此,2月30日在歷史上并非是一個不存在的日子,曾經幾度出現過有2月30日的日期,但都只在某幾個特定的時期及國家出現。
3、 瑞典(當時包括芬蘭)曾計劃從1700年開始通過取消往后40年的閏日,將歷法從儒略歷改成公歷。
4、因此在瑞典1700年不是閏年,但是與計劃相反的1704年和1708年都是閏年,這使得這個瑞典歷比儒略歷快1天仍比公歷慢10天。
5、麻煩出現在1712年,這一年出現了兩個閏日,使得2月變成了30天。
6、這一天對應的儒略歷的2月29日和公歷的3月11日。
7、瑞典直到1753年最終才將歷法改成了公歷。
8、 1929年,蘇聯決定采用蘇維埃革命歷法,每個月都有30天,剩下的5天或者6天當作假期。
9、從1930年到1931年,每個2月都有30天,但在1932年2月卻又變成了原來的天數。
10、 十三世紀的學者約翰尼斯·德·賽科諾伯斯克(Johannes de Sacrobosco)聲稱在儒略歷中,于前44年至前8年間確有2月30日這個日子。
11、可是后來,先是愷撒拿走了一天放在7月使自己出生的月份有31天,后來奧古斯都大帝為了使自己出生的月份也有31日,又從二月拿走一日放在八月,使之與7月同樣都是31天,就成為了今時今日每個月的日數。
12、不過對于這事,歷史并沒有其他歷史證據,而且它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盡管是一個很古老的神話。
13、 另外由于戶政單位疏失,亦曾有身份文件誤將出生日期登錄為2月30日的案例,可能為農歷二月三十而引起。
14、農歷每月決定是30天還是29天,是為了保證每月的十五那天的月亮最圓,這就需要天文計算決定哪個月是30天還是29 天,所以農歷的大小月不像公歷那樣固定,也沒有規律。
15、農歷使用的是一種陰陽合歷,不是單純的太陰歷。
16、觀測月相變化來定月份(太陰歷),觀測太陽的回歸變化定二十四節氣(太陽歷)。
17、農歷中,把月亮“缺(朔)——圓(望)——缺(晦)”的變化過程定為“月”,也稱“朔望月”。
18、一個周期平均是29天多,因此農歷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陰歷一年12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
19、二月三十是農歷月份,有30天就不奇怪了。
20、這里注意區分與公歷的2月,現行公歷(國歷)是西方創立的歷法,屬于太陽歷(每年的周期為365天左右),但是它既不反映太陽的回歸運動(地球公轉),也不反映月相變化,月份長短是人為規定,個人認為它的好處是有利于經濟活動,方便結算。
21、公歷(陽歷)沒有2月30日,但是農歷(陰歷)有, 但是農歷月的大小很不規則,有時連續兩個、三個、四個大月或連續兩個三個小月,歷年的長短也不一樣,而且差距很大。
22、節氣和中氣,在農歷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穩定,而且日期變動的范圍很大。
23、農歷也稱陰(別名:夏歷、汗歷、舊歷)是陰陽歷的一種,這種歷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古代勞動人民農業生產活動。
24、特點是以朔望月定月,以閏月調年。
25、農歷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
26、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27、農歷的大小建(大月小月)是不固定的,農歷二月每逢大建就會出現30天,相對來說,這是比較正常的。
28、比2015.2017.2018年就出現過2月份30天。
29、與陽歷(新歷)不同的是,無論哪一年也不會出現二月只有28天的情況。
30、瞎說。
31、我就是農歷二月三十的,農歷的二月三十一般是沒有規律的,只能是日歷上提早查詢了。
32、樓上說的四年一次是陽歷的二月二十九喔我就是農歷2月30生日,沒有確切的間隔時間。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