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都在關注特斯拉2023年“投資者日大會”會不會有勁爆消息的前一天,特斯拉中國搶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官方宣布在2023年生產的Model Y車型懸架系統迎來硬件升級,以提升駕乘感受,并且隨后的官方微博也稱2023年1月1日后生產的車輛都會搭載更新后的懸架,舒適性更好。對此多數用戶是表示歡迎的,對于有老婆、孩子的車主或許也會少一些懸架太顛的抱怨。有人覺得這是特斯拉更懂中國市場了,也有人覺得是特斯拉現在才真正開始學習造車,那么這些改變對日后提升銷量會有影響嗎?
三大件就剩一個底盤,電動車是時候釋放潛力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那就是一直以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汽車大多數底盤是偏硬的,而根據這些品牌的說法就是有著更好的運動化底盤調校,可以帶來更好的駕控表現,同時也更能迎合當下的年輕消費群體,聽上去似乎沒有問題,但這次特斯拉似乎率先“打臉”自己,對Model Y車型懸架系統進行了升級。
【資料圖】
根據官方的描述,此次懸架升級是針對國產Model Y減振器頂端支撐剛度進行優化,可以更大程度過濾掉路面對車輛造成的沖擊感,與此同時,在升級細節上,也通過優化懸架系統中的阻尼件與彈性件,將車輛彈簧剛度降低2N/mm-5N/mm,降低了車輛垂直方向彈跳帶來的顛簸感,放大了懸架的舒適性特點。聽著稍微有些復雜,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低速時車內顛簸更小,更舒適了,同時還能保證高速行車的穩定性、支撐性,完全不會影響駕控。
其實,這種懸架風格是更適合國內的,消費者也更喜歡,但為何在之前打Model Y時,不進行這樣的底盤調校呢?更多可能應該是為了安全性的考慮,但側面也反應出特斯拉在底盤調校上的不成熟。
眾所周知,特斯拉有一套非常領先的智能駕駛系統Autopilot,簡稱AP,它的主要功能除了擁有高階的自動駕駛能力外,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保證行車安全,例如在高速行車時分神了,AP會幫你修正方向,當前方突然出現障礙物或者車輛加塞變道時,AP也會幫助你進行緊急規避(觸發AP有一定機率,并非百分之百),而往往在高速或一些極限狀態下,緊急規避對于車輛懸架會有較高的要求,那么毫無疑問,硬朗運動風格有利于執行并處理這些緊急情況。另外,由于電動車整備質量過于沉重,如果沒有良好的調校功底,貿然采用舒適性調校,那么在觸發AP時就很有可能出現更危險的狀況。
然而,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特斯拉也收集了足夠多的行車數據,并且在科技方面越來越卷的今天,原本能夠拉開差距的汽車三大件,在電動車領域現在差不多只剩下底盤了,所以這次對底盤進行升級的時機或許成熟了。
不可忽視的是,從特斯拉Model Y或者多數電動車的底盤結構來看,其實它們是擁有比燃油車更高的調校上限的,例如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能夠進一步降低車輛的重心,同時沒有發動機、變速箱的束縛也能對車輛的前后配重比進行更好的分配,這些對于燃油車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再加上電動車有大量空間,可以布置較為復雜的雙叉臂、多連桿這類上限較高的懸架,所以對于特斯拉Model Y來說,在擁有大量行駛數據,進行更好標定后,它的底盤調校潛力勢必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底盤冗余度高于Model 3,差異化調校有利于提升銷量
Model Y作為國內銷量最好的特斯拉車型,此次對于它的懸架升級我們并不意外,但同時也引出了大家對于Model 3今后是否會有懸架升級的期待,關于這一點可能性應該會比較小,其中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Model Y是一款中型SUV,雖然和Model 3有著很高的產品相似性,但產品特點方面有著更高的調校冗余,例如它的高離地間隙就為它爭取了更多升級懸架的可能,要知道電動車底盤是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像特斯拉Model Y 、Model 3這樣采用電池一體化技術的車型,一旦剮蹭底盤將會帶來非常多安全和維修上的麻煩,而采用更舒適性的調校勢必會讓懸架更軟,懸架行程也會更大,而這些用到Model 3車上只會帶來“觸底”的風行,Model Y相對就從容一些。
另外,按照特斯拉的逐步壯大的體量來看,未來想要擴大市場份額,必然要照顧到更多不同用戶群體,而在不改變車型的前提下,進行產品上的差異化打造就是一個最低成本的解決方法,我們就以寶馬3系為例,如今的寶馬3系底盤比之前舒適了很多,純粹運動已經不再了,但標軸的寶馬3系始終在產,這也是為喜歡寶馬3系,同時追求運動朋友準備的。因此未來特斯拉Model Y 和Model 3也可以進行這種差異化的調校,一方面它倆零部件可以高度共享,節省成本,同時有了更舒適和空間更大的Model Y之后,Model 3也可以一直“硬”下去,繼續主打運動和駕控,受眾人群自然也就更多了,最后再用上屢試不爽的降價“大招”,銷量不就提升了么?
結語
長期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在三大件就剩一個底盤的電動汽車市場,這種調校差異化將會越來越多,不僅是特斯拉,其它國產新能源車企也會這樣去調整,這樣一來電動車的底盤潛力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體現。只是,要說特斯拉真的學會認真造車還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底盤調校功底沒有個幾十年沉淀是很難有成果的,即便電動車底盤潛力巨大。但無論如何,特斯拉最終也會朝這方面去調整,打出差異化的牌,帶來更舒適的產品,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只是這一招可能還需要配合“降價”效果才會更好。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