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工業已經逐步開啟電氣化轉型,除了供能方式的不同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性表現外,電氣化架構下也讓車內的功能豐富了起來,自動駕駛成為了可能,當前全球各大車企除了在三電技術上繼續深入研發之外,對于智能化的軍備競賽一點兒沒落下,但不斷豐富的輔助駕駛系統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不禁讓人發文,智能化會在新能源車時代成為脫韁野馬嗎?
2022年11月5日,廣東潮州一臺特斯拉因“失控”造成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在短短2.6公里失控過程中造成了兩名受害者死亡,3人受傷。此次事件不僅在國內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在國外也出現了激烈的討論,各路網友紛紛站隊,有指責特拉斯的輔助系統形同虛設,時常因失靈帶來麻煩,也有網友認為技術的發展路上,難免會出現新問題,最重要的是提升優化。當前國內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提升至35%,智能化也成為了消費者的基本訴求,相關問題如果不進一步優化的話,恐將成為未來銷量的攔路虎。
車企OTA升級應更加審慎
【資料圖】
相比于燃油車的維修和保養更多是通過4S店進行,電動車型更多功能的升級和優化可以通過內置的OTA進行遠程操作,這對于車輛智能化表現的提升格外重要,車主可以利用遠程系統升級進行車輛參數優化,也可針對輔助駕駛功能進行不斷迭代,伴隨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品保有量快速發展,消費者對于便捷的OTA升級體驗需求也正出現指數級增長。
不過在智能化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OTA亂象,比如部分消費者反映自家汽車在半夜完成OTA升級后,新系統比老系統更加難用,甚至會出現系統卡頓和流暢度下降等問題,另外一部分消費者則反映銷售過程中宣傳的功能并沒有搭載,而需要后期OTA升級實現,但時間未定。多種亂象讓消費者對于本該提升車輛性能和配置表現的OTA產生了諸多不滿。
工信部也明確指出,利用OTA升級改變車輛功能、性能也可能引入安全風險,在2021年8月印發的《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中便指出,企業生產具有OTA升級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建立與汽車產品及升級活動相適應的管理能力,具有在線升級安全影響評估、測試驗證、實施過程保障、信息記錄等能力,確保車輛進行在線升級時處于安全狀態,并向車輛用戶告知在線升級的目的、內容、所需時長、注意事項、升級結果等信息。
車輛數據應公開透明
新能源車型在發生事故后用戶與車企往往各執一詞,“系統失靈”或是“操作不當”的爭論始終不休,而相關機構的檢測時間過長,造成了權威性的質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車企在行車數據上還沒能做到公開透明,這也需要監管同時發力。
我們處在輿論風口的特斯拉為例,車輛EDR數據并不像大多數傳統車企那樣,能夠通過第三方工具讀取,而是要用專用工具才能讀取,數據讀取和導出均由車企控制,當真正發生事故后,事故判定機構不能迅速地完成數據采集,造成了車企擁有更多時間的數據掌控,另外,特斯拉還對EDR和后臺數據進行了加密保護,第三方檢測機構很難讀取數據和代碼,基本不具備介入的條件,如果真的發生了事故,第三方機構也很難對事故原因做出準確的判斷,可見在數據沒有充分開放透明的數據情況下,對于事故責任的認定存在較大難度。
除了數據不夠公開透明之外,EDR數據本身也不一定能保持完整,或者在記錄時同樣會產生錯誤,根據此前美國NHTSA在對特斯拉“意外加速”的調查中發現,實際提及的236起特斯拉事故中,只有118起的數據保持完整,也就是說事故發生問題后,并非所有的事故車型均有數據記錄,雖然后期得出了相對特斯拉更有利的結果,但由于數據不全,權威性同樣受到了極大的質疑。
總結:
進入新能源車時代,智能化帶來的體驗相比燃油車時代更加豐富,在為用戶帶來更高便利度的同時,關于安全性我們也必須關注,而監管也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無論是OTA升級的監管還是車輛數據的監管,這樣才能防止智能化成為脫韁野馬。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