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是一種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全國各省皆有分布,以湖北、安徽產者為佳。挖出后去凈雜質碾碎入藥。有生用與煅用之分。
(資料圖片)
古書有把石膏又稱為寒水石者,與今藥之寒水石非一物。寒水石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的晶體。功效能清熱降火,利竅,消腫。李時珍言:“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凝水石乃鹽精滲入土中,年久結成。”學藥者不可不辨。
一、石膏的功效:
石膏辛、甘,大寒。張錫純言:“《本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張氏此觀點可參。歸肺、胃經。
功效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為清陽明經熱之要藥,中藥四大主藥(人參、石膏、附子、大黃)之一,即中藥“四維”之一。在中藥學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現代常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等癥。
石膏煅后常做外用,有斂瘡生肌、收濕止血的作用。
張錫純用石膏經驗,可謂千古一人,其論最全、最深、最值得學習借鑒。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味辛微寒,生山谷。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
《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解肌發汗,止渴,消煩逆,暴氣喘息,咽熱。”
《本草綱目》:“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中暑潮熱,牙痛。”
《本草備要》:“甘辛而淡,體重而降。足陽明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諸經氣分之藥。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之最詳,摘:“石膏之質,中含硫氧,是以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本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且謂其宜于產乳,其性尤良可知。醫者多誤認為大寒而煅用之,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點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斂也),以治外感有實熱者,竟將其痰火斂住,凝結不散,用至一兩即足傷人,是變金丹為鴆毒也。迨至誤用煅石膏僨事,流俗之見,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轉謂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猶足傷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唱百和,遂視用石膏為畏途,即有放膽用者,亦不過七八錢而止。夫石膏之質甚重,七八錢不過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一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證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蓋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實熱,斷無傷人之理,且放膽用之,亦斷無不退熱之理。惟熱實脈虛者,其人必熱實兼有虛熱,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以人參佐石膏亦必能退熱。”
張錫純對石膏的認識及應用,可謂千古第一人,在其著作中,更是分享了大量應用生石膏治療諸多實熱證醫案,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由于張錫純臨癥擅長應用石膏、知母類寒涼之藥,近代有醫家把他評為“水仙派”代表人物,與當今中醫盛行的“火神派”正好遙相呼應,互為陰陽犄角,醫學地位不言而喻。
總結張錫純應用石膏經驗,有如下五點:一是認識上,尊《本經》認為石膏是微寒而非大寒,故臨癥可放膽用之;二是治療熱癥,口服必須要生用,煅石膏萬不可用;三是實熱亢盛者,宜重用;四是安全靈活考慮,煎好藥后少服、頻服,防止藥力直入下焦,出現滑瀉;五是中病即止,熱退不必盡劑。以上五點,實為用石膏最寶貴之經驗,后輩學醫者當重點學習。
二、石膏的配伍應用:
1.用于溫病邪在氣分,壯熱、煩渴、脈洪大等實熱亢盛之證。石膏有較強的清熱瀉火作用,常與知母相須為用。如配伍知母、甘草、粳米,即《傷寒論》名方白虎湯。再加一味人參,即治療陽明實熱四大主癥(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的白虎加人參湯。若邪漸深入,肺胃熱毒壅盛,氣血兩燔,高熱不退而發斑疹者,常配伍犀角(今用水牛角或李可犀四味代替)、牡丹皮、玄參等清熱涼血藥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氣血兩清之效,即清瘟敗毒飲。
2.用于肺熱所致的咳嗽痰稠、發熱,以及氣喘等癥。本品清肺熱作用較強。用于肺熱所致的咳嗽、痰稠發熱等證,可同甘草、竹瀝配伍。用于肺熱氣喘,常配伍麻黃、杏仁等,共湊清宣肺熱和平喘之效,即麻杏石甘湯。
3.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石膏能瀉胃火,治療實火牙痛,常與升麻配伍,取“火郁發之”之意。若配伍生地、知母、牛膝等,即玉女煎。
4.煅石膏末常外用于瘡瘍潰而不斂、濕疹、水火燙傷等,有清熱、收斂之效。可單用或常配伍青黛、黃柏等。
5.張錫純用石膏經驗豐富,自擬名方頗多。張氏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產后及體虛溫病,為防方藥寒涼過甚,出現滑瀉之弊,常在組方中以生山藥代替粳米、玄參代替知母,甚為穩妥,用意精深,最值學習。同時張氏還以石膏為主藥,自創清解湯、涼解湯、寒解湯、和解湯四方,針對溫病不同時期特點而組方用藥,一代宗師風范,從中可管窺一二。感興趣者,可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在此不提。
三、石膏的用法用量:
尊張錫純觀點最為靠譜,因張氏是一生都在應用石膏的臨床大家,是真正的實踐出真知,非紙上談兵者可比。因此,應用石膏口服必須生用,常用劑量十余克至幾十克不等,根據病人、病癥與病勢程度決定,以中病為要,不可拘泥于劑量。具體應用,參考上文中的五條經驗總結。石膏入湯劑宜打碎先煎。只做外用時,才用煅石膏,切記。
四、石膏的應用注意:
1.尊張錫純經驗,內服要用生石膏,而且在開方、抓藥、煎煮環節都要表明注意。
2.大劑應用時少服、頻服,防止藥力直入下焦,出現滑瀉。
3.中病即止,熱退則去之不用。
4.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5.內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用。
低下怯弱之頭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