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經》雜志主辦的一個對話中,北大的張維迎認為:從三駕馬車的角度分析經濟不是好方法,還是凱恩斯主義的那一套,更不應該立足于老百姓的消費談經濟增長。刺激消費完全是本末倒置。
不刺激消費,經濟的增長與突圍又靠什么?
在張維迎的視野中:經濟增長的本質不在投資、不在貿易、也不在消費,所有這些都是工具性的,不是原理性的;經濟終極的驅動力是來自企業家的創新。從經濟的發展史看,倒也契合,畢竟世界經濟的每一次浪潮都是創新驅動下的,從蒸汽機到電子時代,又從電子時代到了信息時代,未來似乎人類將被智能機器人統治了。
(資料圖片)
但是,創新的動力又是什么?
張維迎談經濟學時處處透著哈耶克的政治理念,他們都是完美主義者,哈耶克從完美的人性,推出權力意志的骯臟,而張維迎是從完美的人性,定義了企業家創造性的自由本質。
問題卻在于,企業家精神不是抽象的,它需要一個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創新環境。
中國的現實又是什么?
中國的現實是越來越多的行政干預。
投資拉動經濟本身就是計劃驅動,正如哈耶克所認為的,計劃性經濟可以定義供應端,定義不了需求端和價格工具,市場通過“一業一企,一企一業”的國家資本控盤,市場的自由競爭不足,甚至有了一種不平衡,在有意無意的過程中,民企的發展缺少同等的市場地位。
這決定了在近十年,民企無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煙草、石油、軍工、通訊、金融、教育……,未來主要行業都將有一個國字頭的超級航母,房地產已經在打造巨艦。用黃奇帆的話說,全國九萬家房企,將有90%以上會倒閉。不僅僅是房企,整個民企都將面臨著一場大洗牌,重新平衡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張維迎的“企業家精神”很可能成為空洞的標簽。
是企業家缺少創新精神嗎?
不是,是企業家缺少創新的市場經濟的土壤,它們的生存空間不是越來越大,而是越來越小。一個求生存的狀態下,又如何去創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