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每個月到手6000多元,周末還可以帶著孩子回老家,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泗洪縣青陽街道居民張貴萬說。
此前,張貴萬在蘇州待了6年,但是生活成本壓得他喘不過氣來。2023年,當聽說公司在宿遷成立分公司時,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鄉,如今,張貴萬已是宿遷分公司的技術部主管。
這一切得益于蘇南蘇北掛鉤合作共建開發區。“蘇南園區建設的先進理念、產業基礎、人才團隊,與蘇北豐富的資源、勞動力和優勢政策完美互補,我們通過借鑒推廣蘇南‘園區經濟’發展經驗,吸引蘇南企業‘落地生根’,成功走出了一條區域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發展之路,打造了南北共建園區的典型示范。”泗洪縣委常委、常泗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鋼說。
(資料圖片)
規劃借鑒,一張藍圖繪到底
建園之初,常泗工業園區把規劃建設擺在極為突出的位置,委托專業的規劃人員,啟動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污水、供電、防洪排澇等專業規劃編制。從2007年6月正式成立開始,園區供地、用地全部按照規劃執行,16年來,園區內整體面貌與總規藍圖保持一致。
同時,園區圍繞特色產業體系,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在“引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上下功夫。“我們搬來泗洪后,與生產原料和重要客戶的距離更近,省了不少運輸時間和費用。”江蘇尚佳鋁業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陶金告訴筆者,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納稅超6000萬元,還將帶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
此外,常泗工業園區不斷加強園區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必要的生活配套設施,改造提升傳統生活服務業,推動完善園區的三產服務功能,滿足園區生產生活需要,全面提升園區的服務水平。同時,充分利用、整合園區周邊現有學校、醫院等資源,不斷改善園區生產生活條件。鼓勵人社、金融、市場監管、通信、物流、交通等部門在園區內設立便民服務網點,完善園區公共服務網絡……
平臺借力,一個標準唯質量
“去年,我們成功通過了江蘇省2022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示。”據江蘇海明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志介紹,近3年,公司的15個研發項目已全部轉化為生產工藝、技術和新產品。
提升企業競爭力,靠的是產品質量,關鍵在創新。常泗工業園區借助常熟省級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地位影響,依托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常熟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上百個科技創新平臺,延伸拓展蘇州、上海等中心城市資源,借力科技鎮長團,組織企業與常熟理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等十幾家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園區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江蘇八方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重型發動機燃油噴射系統高精密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江蘇領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舞臺燈光控制系統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江蘇海明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硅酸鎂鋰系列、硅酸鎂鋁系列及其他相關膨潤土等粘土類礦物產品生產銷售,已成為全球鋰皂石頂級品牌;江蘇華益中亨金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管理借智,一套制度嚴細實
“園區很重視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前兩天,才幫我們進行了一次‘大體檢’。”江蘇海明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孝庭說,“消除了這些安全隱患,我們才能安心在‘墻內’搞生產。”
常泗工業園區通過學習借鑒常熟先進經驗和做法,成立園區安全生產委員會,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在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檢查的基礎上,借鑒蘇南成熟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對園區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進行全覆蓋排查及全方位指導整改。
“我們制定安全生產激勵政策,推動園區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及雙重預防管控機制建設。”常泗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陸紅說。
2021年江蘇鹽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被宿遷市安委辦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江蘇海明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美的仕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縣安委辦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22年江蘇尚佳鋁業科技有限公司被宿遷市安委辦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江蘇世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鑫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被縣安委辦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不僅如此,常泗工業園區還借鑒了常熟園區的環境環保責任體系,對重點排污企業全面開展環境治理設施的更新改造,啟動污水管“一企一管”改造工程,完善涵蓋監測監控、改造提升、綜合治理等方面的高質量環境管理體系,以安全穩定、綠色生態全面保障園區高質量發展成效。
“南木北移”讓常泗工業園區取得驕人成績,連續多年在江蘇省共建園區考核中名列前茅。去年,常泗工業園區在全省縣級南北共建特色園區考評中位列第一。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