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之后,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臺上宣布了2025年沖擊年銷160萬輛新車的目標,如此驚人的數字令人十分震驚。
就在剛剛過去的上一周,理想汽車的周銷量達0.78萬輛,這已經比造車新勢力中零跑+騰勢+蔚來三家的銷量總和還要高。我們嘗試從周末舉辦的理想家庭科技日中尋找端倪,其中到底隱藏了理想的多大野心?到底還有多少黑科技等待亮相?
多款純電車型/全新旗艦MPV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理想計劃到2025年,形成“ 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面向20萬以上的市場。這意味著我們也許將見到L5/L6/L7/L8/L9的純電版本。此外定位旗艦的MPV車型也定名為“MEGA”。
作為品牌旗艦的理想MEGA將會是一臺MPV車型,動力方面將采用純電驅動,這也是理想品牌旗下第一臺純電新車。全新MPV將定位于“全尺寸車型”,車長預計在5.3米以上,車寬將在2米左右,車高在1.8-1.9米左右。
用數字表示可能不太好理解,以大家熟知的別克GL8為例,理想MEGA實際車身尺寸比新款GL8還要大上一整圈,長度和寬度甚至要大于自家旗艦SUV——L9。
此前已經有關于理想MEGA的設計草圖和諜照實車曝光,草稿中的MEGA有著流暢的前部設計,前艙蓋與風擋玻璃過渡自然,整體和緩的曲線一直爬升至車輛三分之一處的位置,隨后開始緩慢下墜,到尾部呈現自然溜背的車身姿態。
而諜照中的理想MEGA在前部基本延續了草稿中的設計,傾斜角度極大的前風擋帶來了不錯的視野。車尾雖然用偽裝覆蓋,但似乎也還原了設計草圖中的溜背設計。
溜背車尾造型多出現在跑車等車型上,這樣的設計具有極佳的空氣動力學效能,尤其是對于純電車型來說,高速巡航所需要克服的最大阻力便是風阻。
MPV作為工具屬性極強的車型,采用溜背車尾設計意味著擠占了第三排乃至第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再加上純電車型需要在底盤排布數量眾多的電池組,如何權衡風阻和空間成為了巨大難題。
5C電池和超充網絡:進入雙能時代
此次官方宣布定名的MEGA車型,其實是是理想汽車與寧德時代合作后,全球首款搭載5C麒麟電池的車型。在官宣開啟“雙能戰略”后,將在“智能”和“電能”全面發力。
其中,電能方面,理想汽車推出800V超充純電解決方案,結合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的高壓電驅系統、具備5C充電能力的電池、寬溫域的熱管理系統和5C超充網絡,實現“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里”的充電體驗。
對于100kWh的電池,5C充電倍率充電功率為500千瓦,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里,充電22分鐘續航600公里,在高頻充電場景400公里充電時長,比2C電池縮短50%。同時在充電時,將會有充電機器人來自動插槍,車主無需下車。
另外,只要車主導航目的地,系統會自動規劃途中的充電線路。理想計劃到2023年建設超300個超級充電站,2025年超級充電站數量超過3000個。在城市核心換線,2024年,城市樞紐站超過300家,雙向覆蓋6公里。
只靠插電增程車型顯然無法滿足全部用戶的需求,例如只接受純電車型的北京地區。既然要涉足純電車型,勢必要對充電樁網絡建設投入更大的精力,此外能夠自動插槍的機器人令人充滿興趣,期待量產后能夠體驗的那一天。
輔助駕駛:不依賴高精地圖的NOA
在自動駕駛輔助方面城市NOA方面,理想能夠不依賴高精地圖,使用NPN神經先驗網絡來協助處理復雜的路口情況,以及TIN網絡,配合BEV大模型,來替代高精地圖,識別萬物。
模仿學習算法,真實駕駛員行為的習慣訓練。全閉環自動訓練平臺,持續驅動大模型進化。最終可以實現超越距離感知(超大路口多車左轉),預測博弈(城市人車混行的無保護左右轉),擬人的行為(繞行最右車道完成右轉)。目前自動駕駛訓練算力達到1200 PFLOPS,自動駕駛訓練里程6億公里。
理想還推出了通勤NOA,用戶自己設定路線、自學NPN特征,學成之后就可以在上下班路線上使用NOA功能了。有了通勤NOA,就不用等著整個城市NPN特征訓練好,才能開放使用。
設定好自己的通勤路線后,只要天天開這條路,相對簡單的路線,基本1周以內就可以完成激活,較為復雜的路線,理想預計2-3周也足以完成訓練。可以覆蓋理想車主95%以上的通勤場景。
理想將于本月開啟北京和上海的城市NOA內測,早鳥用戶可以率先使用城市NOA功能,下半年將開放通勤NOA功能,以及更多的城市NOA區域,讓每個早鳥用戶都可以在日常上下班時使用NOA導航輔助駕駛。
不依賴高精地圖的輔助駕駛對車身傳感器以及系統的處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多用戶參與的復雜城市路段,對輔助駕駛系統來說是個非常極端的考驗。
此前完成迭代,同樣聲稱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小鵬NGP已經開放了全國部分城市的輔助駕駛功能,但在實測中依然較為保守,面對突發情況需要駕駛員及時介入,顯然要達成類似駕駛員的操作邏輯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大數據AI的本地化迭代:Mind GPT
理想自研認知大模型Mind GPT,將不僅僅只是控制汽車,而是一套AI系統,它將可以講故事,制作兒童百科,做出行規劃,可以智能診斷、邏輯推理,并能進行復雜任務理解。
內置全新AI模型的理想同學語音助手采用全棧自研的艙內感知技術,包括MVS-NET 2.0視覺感知算法、MIMO-NET 2.0多模態人聲分離算法、MSE-NET 2.0語音感知算法。理想同學將具有記憶,可以自我學習,展現更多功能。
Mind GPT和理想同學更像是發布會最后的小彩蛋,但隨著AI助手的迅速迭代,此前“AI智障”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在整車屏幕越堆越多,實體按鍵越來越少的大趨勢下,能用/好用的語音助手也會解決車主和乘客不少麻煩。
寫在最后
想要達成160萬輛的銷量目標,就意味著單月銷量要達到13.33萬輛。回顧2022年銷量數字,只有比亞迪以單一廠商做到了超過160萬輛的銷售數據。再看合資廠商,就算是上汽大眾,去年全年也只是130萬輛+的水平。
根據已經曝光的新車計劃來看,憑借著增程動力的L5/L6/L7/L8/L9和純電動力的56789,再加上MEGA這款全尺寸SUV,在2025年完成160萬臺的銷量目標也依然困難重重。
除了此次公布的新車MEGA和全新輔助駕駛系統以及充電系統以外,2025年前理想是否還能給到我們更多的驚喜?時間會給我們答案。【iDailycar】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