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
2、中學(Secondary school),分為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屬于中等教育的范疇。
(資料圖)
3、初級中學一般是指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高級中學是指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
4、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和推廣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
5、清政府迫于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于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6、新學制將學校分為“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和“大學堂”等幾個等級,但“小學堂”和“中學堂”之間界定較模糊,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后,才得以明朗,并逐步分化為初中和高中。
7、擴展資料:一、中學教育的萌芽鴉片戰爭后,西方文明輸入中國,開始有傳教士來華創設學校作為傳教工具。
8、隨著教會學校在中國的設立,中國的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紛紛集資或申請政府撥款辦設學校。
9、這其中有些學校就具有中學教育的性質,如“八年課程”改革后的京師同文館、上海的廣方言館和福州的格致書院等。
10、雖然當時學制未立,這些學校也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學校,但作為一種中學教育的萌芽,則有必要對其內部行政組織作一考證。
11、二、中學范疇中學,也叫初中、初級中學,是“中等學校”的簡稱,屬于一個大的學校類型,所傳授的知識高于小學,低于大學,處于“中等地位”,學生就學的年齡,一般在112歲至17、18歲階段。
12、中學分為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就讀的時間各為3年,無論初級中學還是高級中學,都有重點中學和非重點中學之分,重點中學的命名,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經過一定的程序,由具有審批資格的政府行政機關審批。
13、在中國,初級中學的3年教育,一般已經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按戶籍所在地劃片,就近入學,到非戶籍所在地中學就讀被稱為“擇?!保U納一定的“擇校費”。
14、“擇校費”的多少視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聲譽而定,雖然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但屢禁不止。
15、現今,高級中學暫未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學生入學,以縣級鄉鎮區劃為單位,各中學劃片招生或按考生自愿招生,未被錄取的落榜生要就讀高中,一般要繳納“議價費”。
16、費用的多少視學校教學水平而定,教學水平以升入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人數而定。
17、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高級中學將來也會納入義務教育范疇。
1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學學習氛圍不同在重點高中里面,學生們都是特別自覺特別喜歡學習的,由于身邊的人每天都在發憤圖強,努力學習,身處在這樣的集體之中,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的融入進去,和大家一起努力,但是普通高中就不一樣了。
19、在普通高中里面,學生們的成績本來就不是特別理想,再加上身邊的同學都是得過且過的心態,所以沒有好的學習氛圍,總體的學習成績上不去,個人身處這樣的集體也就沒有太強的斗志,最終也不會有長遠的發展。
20、2、學習環境不同由于重點高中是當地比較有名的學校,所以出于對教育的重視,當地政府會下大力氣對重點高中進行投資辦學,一些教學設施和設備都是最先進的,學生們的學習環境也是當地最好的,在一個良好的環境里面去學習,能夠極大的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性和創造性。
21、而普通高中并沒有重點高中那么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學生們在普通高中學習的時候不論是從學習條件上來說還是從相互之間的影響來說都是遠遠比不上重點高中的,這也是為什么家長們都想要把自己孩子送進重點高中的原因之一。
22、3、師資力量不同重點高中一般情況下都是當地的名校,所以很多的學生都會努力學習,想要考進重點高中,由于是當地的名校,所以當地的政府也會特別的重視,會把一些比較好的資源投放在重點高中,不論是在教學環境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會給予政策傾斜。
23、初中加高中!這里面其實還有挺大學問…我以前也覺得一般是指高中…可后來報考事業單位教師招聘…我這個區的教育局人事局特不厚道…寫個區屬中學…我還屁顛屁顛的以為能教高中…結果報名的有1600多人…錄取50人…悲催的只有不到五人被分到了高中。
24、中學一般指一個整個學習階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初中和高中,很多初中和高中的校名都是XX中學,不是嗎?。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