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 鷗
編輯/ 錢亞光
設計/ 趙昊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 WIRED,作者:Paresh Dave
舊金山的一個雨夜,東行的54號Felton線沿著一條狹窄的住宅街道行駛,一輛迎面而來的白色SUV突然停在了路中間。公交車司機透過擋風玻璃仔細看了看那輛SUV,然后猛然回頭,驚訝地大喊道:“什么鬼?車上沒有司機?”
這座城市儼然已經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熱門測試城市,而這輛被Waymo公司自動駕駛汽車截停的54路公交車并不是唯一一輛遭遇此類麻煩的。
WIRED雜志通過公共記錄請求獲得的公交車和火車監控視頻顯示,自2022年9月以來,這里發生了一連串事件,無人駕駛汽車引發的焦慮和混亂已經蔓延到美國城市的街道上。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車輛背后的公司,如Waymo和通用旗下的Cruise,仍希望在舊金山的街道上增加更多的Robotaxi,覆蓋更多區域,并在所有時間運行。
Waymo和Cruise稱,他們從每一次事件中學習——兩家公司都記錄了超過160萬公里的無人駕駛里程,并表示他們的汽車足夠安全,可以繼續上路行駛。但擴張需要得到加利福尼亞州監管機構的批準,舊金山官員多年來一直在催促該機構限制自動駕駛汽車,直到相關問題得以解決。
無人駕駛汽車在舊金山已經完成了數千次旅程,載著人們去上班、上學、約會。事實證明,它們也是故障本身,阻礙交通,并且會進入危險地帶,如施工區,或碰到斷電的電線。
舊金山市立交通局(Muni-SFMTA)稱,2022年5月至12月,舊金山的自動駕駛汽車出現了92次意外停車,其中88%是在有交通服務的街道上。交通局從社交媒體報道、911電話和其他來源收集數據,因為自動駕駛公司本身并沒有被要求報告所有事件。
WIRED獲得的記錄更有針對性。
這些記錄是根據Muni在2022年10月發布的一項此前未被報道的指令——要求改善涉及自動駕駛車輛的事件記錄。在工作人員報告了“險些發生事故、碰撞或其他導致交通延誤的事件”后,Muni將“無人駕駛汽車(driverless car)”這一術語進行了標準化,記錄在冊。
該機構的日志顯示,2022年9月到2023年3月8日共有12份“無人駕駛”報告,但Muni只提供了其中8個案例的視頻。這些事件導致Muni的乘客直接延誤了至少83分鐘。
這一數據可能沒有反映出問題的真實程度。Muni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嚴格遵守每項指令,一次延誤就會拖累其他線路,從而引發連帶問題。公交車和火車不能像行人、其他駕車者和騎自行車的人那樣輕松地繞過障礙物,這讓依賴公共交通的乘客們承受了一些由無人駕駛汽車出錯帶來的大麻煩。
舊金山官員說,他們希望支持新技術,但他們首先希望看到在解決故障方面的進展,比如,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在公交車和火車前隨意停車?
“交通和其他類型的混亂在我們的街道上出現頻率顯著上升。”Muni的交通總監杰弗里·塔姆林(Jeffrey Tumlin)說,“我們非常擔心,如果允許沒有人類司機在內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舊金山無限制運行,那么交通影響將成倍增長。”
3月初,擋住54路公交車去路的是一輛無人駕駛的Waymo,它被困在了兩旁一排排停放的汽車之間。如果是人類司機,就會倒車,為公交車騰出空間,因為沒有監督員,公交車是不允許倒車的。相反,Waymo車輛需要提醒該公司的遠程“車隊響應專家”來幫忙。
Waymo發言人桑迪·卡普(Sandy Karp)說,這名接到呼叫的遠程工作人員向汽車提供的指導“在當時的情況下并不理想”,因此耽擱了些許時間。
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的“不理想操作”使不相干的公交車司機陷入了困境。
“我不能移動巴士。”司機對車上的乘客說。他隨后用無線電通知了管理人員,在原地等待了很久,而他前面還有38個站。司機看著外面的Waymo,表示很失望:“很顯然,這些智能汽車還不太智能。”
Waymo的卡普說,遠程操作無果后,該公司的一名道路救援人員被派往這輛SUV,他在11分鐘內趕到,緊接著花了約15分鐘的時間解決了問題。卡普拒絕詳細說明為什么遠程救援人員的指導會失敗,他只是表示工程師們隨后推出了一個更新,可以“更快、更靈活地解決這些罕見情況”。
Muni的負責人塔姆林表示說:“當你遇到一輛車上沒有司機的車輛時,真的令人沮喪和無能為力,因為那里根本就沒有人可以溝通。”
他希望運營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優先應對關鍵交通路線上的問題,同時提出了自動駕駛車隊擴大帶來的隱患,車多了起來,這些遠程工作人員將更難及時處理。類似的自動駕駛服務也正在美國其他主要交通城市進行測試,包括奧斯汀、洛杉磯和紐約。
即使是看起來很小的事件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2022年9月30日,一輛Muni輕軌列車滿載著慶祝的棒球迷從車站駛入一個十字路口。視頻顯示,一輛無人乘坐的Cruise公司Robotaxi在列車左側的停車標志處登場。
五秒鐘后,兩輛車都踩下了剎車。Cruise公司發言人漢娜·林道(Hannah Lindow)稱,這倆自動駕駛汽車完全停了下來,避免了一場差點發生的碰撞。事實上,輕軌列車不得不從11公里的速度急剎車,驚動了車上50多名乘客。
林道表示,Cruise的員工是在1分鐘內趕到的。“沒有人受傷,也沒有碰撞,因為速度很慢。”為WIRED審查錄像的交通事故重建專家卡爾·伯科維茨(Carl Berkowitz)說。
至少有十幾名行人和乘客在十字路口拍下了這輛Cruise的雪佛蘭博爾特照片,它擋住了列車車廂的前側。在列車上,乘客們紛紛在問:“為什么我們停在這個地方?為什么我們不動?”
對列車司機來說,這種折磨直到很晚才結束,因為他必須在下班時提交一份關于該事件的報告。“這就是讓我生氣的地方。”他對乘客們說,“現在我不得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寫這些廢話,盡管我沒有撞人,是它撞了我。”
7分鐘后,這輛Cruise被移除了軌道,列車再次啟動,引來了乘客們的歡呼聲。
雖然司機們沒有接受采訪,但塔姆林說,至少有一位司機在推特上公開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與不滿。
3月份,一輛公交車被一輛Cruise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追尾,致使其引擎蓋出現損壞,這一事件中沒有人員傷亡。“事實就是,當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造成事故時,它沒有疲憊駕駛,也沒有醉酒,它沒有分心,也沒有試圖逃逸。你能把它怎么辦呢?”這位司機在推特上說,“它們并不像宣傳的那樣工作,它們不應該在路上行駛。”
Cruise公司在4月7日的一篇博文中寫道,這輛公交車的行駛并沒有什么異常,但由于其自動駕駛車輛“與預測鉸接式車輛的運動有關的錯誤”,出現了剎車過晚的情況。該公司稱,他們通過一項軟件更新修復了這一問題。
根據WIRED獲得的錄像,這位司機事實上沒有參與這起Cruise追尾事件,但在他12月的一次行程中,有一輛Waymo在停車標志前左轉,他把他的公交車從30公里放慢到了8公里。司機通過無線電向管理人員報告了這一事件,稱這輛Waymo“不恰當地停了下來”。
Waymo發言人卡普回應道,該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在90米的距離外已經發現了這輛公交車,并在公交車前方23米完成了轉彎。卡普說,該公司在事后的虛擬模擬中確認,無論公交車是放慢速度還是繼續以原來的速度行駛,都有足夠的間隙讓Waymo安全地執行轉彎。
然而,公交車司機沒有時間去模擬,或者查詢數據,他必須在一瞬間利用自己對事件潛在結果的判斷做出反應。
其他錄像中的事件則沒有那么多爭議。
1月22日,一輛停在綠燈前的Cruise原地不動,致使一輛輕軌列車在近16分鐘內無法行駛。司機在10分鐘的時間里通過無線電與管理人員溝通,最終,一個穿著反光背心、拿著平板電腦的人上了Cruise車將其開走。
Cruise發言人林道表示,其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較保守,當技術“對如何進行不是非常有信心”時,就會停止。該公司對于此類事件的應對是在15分鐘內派工作人員到現場,并在交通受到重大影響時向舊金山應急管理部報警。
她說:“確保我們的車輛安全運行,盡可能減少對公共交通和城市服務的影響一直是一個重點。”
1月21日,一輛載有幾名乘客的Muni公交車浪費了6分鐘,因為一輛Cruise在一個擠滿警察和消防車輛的十字路口徘徊。當其他車輛駛過時,Cruise一動不動。
“我前面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所以我被卡住了。”司機用無線電說道,“如果這輛車不在我前面,我可以在第六大道上轉彎。”在Cruise車稍微移動后,公交車終于能夠通過。
WIRED獲得的錄像還顯示,乘客對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延誤感到不滿。11月,一輛輕軌在被前面的Cruise堵了近6分鐘后,一些趕時間的乘客不得不下車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Cruise的林道向公交乘客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她說:“自動駕駛汽車仍然是新事物,某些行為確實占用了些公共資源,但我們對我們的安全記錄感到自豪,并繼續致力于盡一切可能使道路更加安全。”
輕軌列車接近時,一輛Cruise自動駕駛汽車停在軌道上。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里程數不斷增加,舊金山的交通倡導者們提出了各種措施來減少其影響。
來自Tenderloin社區一個基層乘客團體Equity on Public Transit的海梅·維洛里亞(Jaime Viloria)提出,運營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應該為造成延誤而被罰款。
他說:“他們需要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建議讓當局能夠輸入一個代碼,使這些汽車被移到一邊。否則,它們隨意停在路中間,警察來了,卻沒有辦法處理,這很瘋狂。”
還有人提出在舊金山和美國各地的道路上給予公交車更多的優先權,例如,建立更多的公交專用車道。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需要把這個問題完全歸咎于新來者,因為這個問題確實是由我們長期以來對私家車的關注造成的。”公共倡導組織(Public Advocates)的管理律師理查德·馬坎托尼奧(Richard Marcantonio)說,該組織是一個為改善交通而提起訴訟的團體。
在新事物的發展階段,對更多數據的渴求和對這一新興技術的了解也在增加。Muni塔姆林希望自動駕駛汽車公司能夠與城市合作,制定性能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張。
他說:“這項技術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幫助該行業在城市街道上做得更好,公眾輿論將迅速開始反對它。”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