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新雷凌上市了,11.38萬元~14.88萬元,你看,舞臺上的新車它多新呀!
等等,新雷凌這也叫新?這明明就是個小改款呀,不就是換了個燈,換了個輪圈意思意思而已嘛?
你有所不知,新雷凌之所以新,是都新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了。
(相關資料圖)
“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
要說新雷凌最值得關注的地方,起碼我們作為汽車博主最應該關注的地方,就是它所搭載的“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了,這名頭一聽可就牛逼大了。
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
之所以前面三個是感嘆號而雙擎是句號,那是因為重點還是雙擎,這是反向強調的襯托手法。其實豐田THS的本質是沒有變的,依然是基于行星齒輪組的結構實現的功率分流式混動系統。
至于中間的“智能”和“電混”,這都是些讓你不明覺厲的廢話罷了。次重點其實是前面的“第五代”,這個“五”很巧妙,隔壁本田的i-MMD剛剛來到第四代,而豐田的好朋友比亞迪現在廣泛普及的DM-i則是比亞迪的第三代混動。你三他四我五,一看就是我更深入更成熟。
不過,不管是豐田的THS也好,還是本田的i-MMD也罷,代與代之間的革新程度是不如比亞迪那么大的。但是豐田這次的第五代,確實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首先是更換了電池,沿用多年的鎳氫電池換成了鋰電池,供應商則是好朋友比亞迪。
鋰電池能量密度高,所以放在新雷凌混動版身上的動力電池,體積、重量都比之前的鎳氫電池降低了不少。只是考慮到豐田雙擎HEV本來就不需要多大的動力電池,所以降低的重量只能說是杯水車薪,盡管按百分比來看是降低了44%,接近一半之多。而體積方面,由于這不是完全換代的新車,所以節省的34%體積在新雷凌這里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用在以后新車上可能會有相對明顯一點的效果。
驅動電機也有變化,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功率從之前的53kW升級到了70kW,這也讓系統綜合功率從90kW升級到了101kW,落實到應用層面,百公里加速從之前的10秒開外(翻看了一些實測,基本都是11秒開外)升級到了9秒左右。
WOW,好大的升級,質的飛躍!
發動機則是老面孔,1.8L老掉牙機器,98馬力,過了。
最終整套動力系統的WLTC綜合油耗,從4.36L/100km,降低到了4.07L/100km。我明白,每0.01的數據都是工程師的心血,但這變化來到用戶體驗層面或許真的很難感知。
THS該迭代還是該革命?
借著豐田推出第五代THS的契機,我們想聊聊THS這種結構的混動,是否該被時代拋棄,畢竟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我們能夠看到的功率分流式混動系統,都是豐田,以及被豐田授權的品牌,比如福特。現如今市面上更廣泛存在的高效混動系統其實是以本田i-MMD、比亞迪DM-i為首的串并聯混動,即便在豐田THS專利期已過的今天,也沒幾家車企來耕耘這種功率分流式混動,這是不是說明THS已經過時了?
其實不是,雖然THS這種以行星齒輪組為硬件結構基礎的混動在工作原理上并不好懂,相比之下串并聯簡單易懂得多,但實際上,它的結構反倒是更簡單的。串并聯混動需要離合器來實現直驅,更別提國內廠商腦洞大開的多擋位串并聯了。
THS難就難在控制方面,這也是它不好懂的原因,講真這套東西我當年也花了好些功夫才啃下來,還得每隔一段時間復習一下。而串并聯“簡單”到我口頭就能跟你說清楚。
論傳動效率,串并聯混動在高速工況下切入直驅模式,所以它們在高速工況下油耗有優勢,國內廠商做的多擋位串并聯初衷大多也是希望增加直驅的占比,這就說明了,直驅的效率更高;中低速非直驅的發動機發電、電機驅動車輪模式,效率則沒那么高。
▲串并聯混動示意圖
而THS恰恰是時刻保持部分或全部直驅的,所以其實在中低速工況下,THS仍有效率優勢。正當你以為串并聯在高速工況能夠趁THS不注意扳回一成的時候,一組數據表明,THS在中低速工況下效率比串并聯高13%,而串并聯在高速工況下效率比THS高3.6%。這組數據來自剛才說的那個“好朋友”,作為參考的串并聯系統自然就是他們家的DM-i了。
所以只要你不是一出門就跑高速,其實THS理論上是更省油的。只是它在體驗上似乎來得不如串并聯那么優越和高級,主要是因為THS匹配的驅動電機功率都偏小,開起來的電車感自然就不如串并聯了,既沒人家快,也沒人家順滑。
但這東西是得具體討論的,你看福特銳界L用的也是功率分流式混動,運作高級感和動力性能都比豐田要優秀得多。
也正因為串并聯混動在中低速下發動機無法直接對輪輸出,中低速環節完全由電機扛下驅動大任,所以他們需要功率比較大的電機,這也直接造成了串并聯混動相對來說加速都比THS快的局面。試想一下,如果串并聯用的電機功率小了,那么中低速加速沒力,反而到了發動機直驅的速度之后,來勁了,這不就成了一種反常規的動力體驗嗎?而THS可以時刻分配發動機和電機的輸出比例,就沒有這個煩惱。
當然了,也有個別串并聯混動用的電機是“不夠大”的,所以他們搞了三個直驅擋嘛,20km/h就能直驅,省了電機的成本,搞了一套開起來很像油車的混動,在我看來是本末倒置。大家應該知道我說的是誰家了。
扯遠了,這里要說的是電機成本,三個直驅擋配小電機能省成本,那豐田這套THS結構更簡單,電機功率更小,而且發動機都沒換,那不是應該便宜得很?對啊,讓我們繼續鞭豐田。
好一個“10萬級”
雷凌這次改款,高舉“10萬級最強電混”的旗幟。前不久比亞迪把秦PLUS DM-i的價格壓到了9.98萬起,我看到雷凌這“10萬級最強電混”還以為豐田也要卷起來了,也要把混動版雷凌價格放到10萬左右。最終,改款雷凌混動版的價格區間是13.38萬元~14.88萬元。Well~好吧。
那么問題來了,所謂的“10萬級”到底該如何理解?
也許廠商會認為,六位數1字頭的價格都算“10萬級”,但我覺得這樣不妥。要知道,預算10萬購車的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是相對高一些的,預算10萬跟預算15萬都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了,甚至預算10萬跟預算13萬也是兩種概念。
當然了,這也是可以圓過去的,雷凌在店頭是有優惠的嘛,混動版優惠兩萬多,就是10字頭了,好像也沒毛病。可人家秦PLUS DM-i可是個PHEV呀,純電續航55km也有個8度多的動力電池。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說我這是紙上談車,畢竟豐田車在體驗上的完善性是價格、配置表上體現不出來的。這一點我承認,TNGA架構的豐田每一輛開起來都很完善,好開好用,這確實是秦PLUS比不上的。但另一方面,TNGA架構的豐田在行駛質感、NVH這些體現高級感的方面,大多數都不太行,我當然開過改款前的TNGA雷凌,好開,但也真的很廉價。
如果改款車型在這些方面沒有改進,那我認為雷凌真就是個“10萬級”的車了。
智能升級,什么降級?
這次雷凌改款,除了混動版首搭“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是一個很大的重點之外,他們也將智能化升級作為另一個重點來強調。
比如,雙擎版本全系標配TSS 3.0智行安全套裝。我承認,豐田TSS在體驗上也是很不錯的,連堵車的時候都挺靠譜。但問題就在,改款前雷凌雙擎也已經全系標配TSS了,只是這次用上了最新版本而已。他們其實就差一點點就做到了雷凌全系標配TSS,因為只有1.5L最低配沒有配備TSS。而一汽豐田卡羅拉那邊,則是真正做到了全系標配。
另外,他們也把支持CarPlay、CarLife、HiCar手機互聯的10.25英寸屏新車機作為升級亮點,這個確實得說說,以往不少豐田車型都是低配車機支持這些互聯,而高配車機則是豐田自己的系統,不支持這些手機互聯。
這次雷凌改款把手機互聯的覆蓋率提高了,但偏偏1.2T車型不提供任何手機互聯,我看了下1.2T車型的車機用的是跟改款前一樣的9英寸屏車機,而1.5L和混動版用的是10.25英寸屏的新車機,并且1.2T版本儀表板也是4.2英寸屏的舊版本,1.5L和混動版根據配置不同配備的儀表板屏幕分別是7英寸和12.3英寸。大概是他們不太想賣1.2T了,畢竟這個版本的排放比較高。
最后,也是我認為最大的一個變化,1.5L版本從之前的多連桿獨立后懸,換成了扭力梁。我是從官網配置表發現這個變化的,我好像在全網都沒看見其他人提起這個。
所以豐田卷了嗎?
我本來真以為豐田要從雷凌這款車開始卷起來了,從上市前的預熱,到聲勢浩大的上市發布會,都頗有一種王者歸來的氣勢。但仔細看了看,卻卷了個寂寞。
當然了,雷凌這種車銷量大概還是不會太差的,甚至你要我花個10萬出頭買個買菜車,我也還是會選雷凌或者卡羅拉(畢竟是真的好開呀),只是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應該不會有好結果。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