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萬的C6,就算開掉一個車轱轆,那也是怨我螺絲沒扭緊。更刺激的是,豪華品牌奔馳也開始“自降身價”,奔馳C級一下就降了11萬,直接打破了以往的價格“壁壘”。隨著價格站的“戰火”迅速蔓延,引發“鯰魚效應”,越來越多合資車企也不再“端著”。
2023年年初,特斯拉冷不丁來了一波降價,自主品牌紛紛應戰,新能源車企更是積極——AITO問界成為國內首個“應戰”的自主新能源汽車,最大幅度達到3萬;小鵬、零跑、埃安等緊隨其后,讓燃油車主導的合資品牌“瑟瑟發抖”。
如今,在自主品牌的市場擠壓之下,如果合資車再繼續“端著”,不僅2023年的銷量目標完成無望,恐怕連“存活”都是問題。生死存亡之際,“價格刺激”正是最直接也是最快的一種方式。
隨著被稱為最嚴苛排放標準的“國六B”將正式實施,國六A排放標準的車型將無法順利上牌,消費者也會把選車的目光放在國六B車型上。于合資車企而言,低迷的銷量讓國六A車型大量積壓,唯有盡快降價清倉,才能降低“血虧”的幾率。“爆倉”的國六A車型,持續萎靡的銷量……都讓合資車不得不走上降價“清倉”之路。
當然,不管行業和各家車企如何玩“星球大戰”,對于我們廣大消費者而言,此時都是可以“坐享漁翁之利”的受益者。不過,即便有些汽車已經“5折”銷售,大家也不能只圖便宜,畢竟“3個車輪”的雪鐵龍肯定是上不了路。關注自己的實際需求,考慮使用體驗,不要因價格“上頭”,才能薅到高質量的“羊毛”。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