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大宗消費品,汽車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各種購車、用車、售后方面的問題隨之暴露,投訴量水漲船高。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成立至今已有40年歷史,自中國消費者協會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算起,我國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也有36年之久。臨近3?15,車訊網也將歷年重大的維權事件進行了梳理。在眾多中國汽車消費者的維權案例中,我們能夠發現,那些對大量投訴置之不理、對消費者的反饋漠不關心,甚至姿態傲慢的企業,大部分已經從國內市場中消失了。
2001年3?15前夕,一個小女孩在電視節目中淚流滿面:"以前我每次中午回家都是媽媽給我安排吃飯,現在沒人管了。"她的媽媽陸慧被一輛三菱帕杰羅V31撞成重傷一級傷殘,事故原因系肇事車剎車油管破裂導致制動失靈。
(資料圖)
然而三菱方面對這一鑒定結果予以否認,在看望躺在病床上的陸慧時,也未留下一句問候,更別提道歉和賠償。
直到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吊銷了日本三菱V31、V33越野車的進口商品安全許可證,并下令暫停使用該型號車輛,三菱汽車才宣布召回這兩款車,進行免費檢修。但根據當時的報道,許多中國車主反映,他們沒有接到任何召回或維修通知。
同一時期,三菱汽車頻頻爆出丑聞:掩蓋車主投訴、隱瞞技術缺陷、油耗造假……欺騙和漠視讓中國消費者憤怒,此后三菱口碑迅速崩塌,銷量也一落千丈,2005年全年在華銷量僅有1.7萬輛。
目前,三菱在中國唯一的主力產品歐藍德依然有很高的投訴量,典型問題包括發動機抖動、車身共振、變速器頓挫等,因質量原因召回也時有發生。曾經月銷過萬的歐藍德如今只有2000輛左右,三菱品牌在中國已是茍延殘喘。
當年如日中天的Jeep,旗下自由光、自由俠、指南者、大指揮官均爆發過質量問題,涉及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車內異響等等,車型之多,投訴之廣,把消費者的“Jeep情懷”消磨殆盡。
Jeep面對眾多投訴依然選擇視而不見,直到2018年,央視在3?15晚會上直接點名自由光2.4L車型燒機油問題嚴重。迫于輿論壓力,Jeep不得不召回高達14.39萬輛車,該數字甚至超過了廣汽菲克當年的總銷量。這件事成為廣汽菲克口碑崩塌的導火索,自此之后,Jeep銷量一路下跌,最終國產Jeep退出中國市場。
還有一些企業雖未退市,但多年來對于投訴置若罔聞,口碑在急速下降,這一點也最直接的體現在銷量上。
起亞K5車主李先生在投訴平臺上寫道:“我的天窗‘飛’了!”李先生稱,自己剛提車幾個月,在一次行駛過程中打開天窗,沒想到整個天窗直接掉了下來。廠家給出的答復令人啼笑皆非:天窗沒有質量問題,可能是因為車速過快造成了天窗脫落。
匪夷所思的事還不止一件,一位起亞K2車主在高速上正常行駛中,機艙蓋突然彈了起來,震碎了前擋風玻璃。4S店卻稱這屬于人為現象,需要自費維修。
凡此種種讓消費者避之不及,起亞去年銷量僅有不到10萬輛,“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不斷。
2018年,“東風本田CR-V機油增多、乳化”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東風本田發言人宣稱:“機油增多現象的出現是CR-V在車輛實驗過程中測試檢驗不充分造成的。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的高寒條件下,一些車主會駕駛汽車進行短距離啟停,本田沒有考慮到這個情況。”這番言論被認為帶有明顯的“商業歧視”。獨立汽車產業評論員夏樹認為,“機油門”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內無法徹底解決,這種毫不負責的表現讓人無法接受。此事件也嚴重影響了東風本田的銷量表現。
然而,東風本田沒有吸取教訓,2019年,CR-V又卷入由電裝問題燃油泵引發的“失速門”,其燃油泵隱患可致車輛中途熄火,再度將消費者置于安全隱患之中。
2020年,同為日系車企的豐田汽車爆發“機油門”。一位車主表示,其行駛里程僅19公里的2020款豐田RAV4出現機油增多、乳化現象。此后,相同問題投訴快速涌現,搭載A25B同款發動機的車型無一幸免。豐田負責人卻表示,機油增多和乳化與豐田汽車的品質無關。
近年來,本田、豐田等日系企業在一次次的產品缺陷和推卸責任中與中國消費者漸行漸遠,這也成為日系車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長此以往,難保不會成為下一個三菱,甚至下一個鈴木、雷諾。
結語:
汽車品質不僅關乎車主日常的體驗,更關乎生命安全,大到車體,小到一顆螺絲釘,都不容忽視。無論是20年前的“三菱事件”,還是去年的廣汽菲克,都存在大量且重大的產品質量問題,不僅如此,企業在收到投訴時充耳不聞,在發生事故時推諉責任,視中國消費者如草芥,最終走向末路。
即便已有許多前車之鑒,但如今一些車企仍然事故不斷、投訴不斷,對于消費者的質疑采取冷處理,拖延答復,毫無擔當。如此這般漠視、糊弄消費者,又怎能被中國市場所容?退出只是早晚的事。(車訊網 沈丹發自北京)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