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轎車與SUV幾乎平分天下的中國車市,前者可以說是各大車企的基本盤,而后者則成為各方爭相搶奪的板塊。特別是SUV車型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特點,與豪華品牌的調性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從20多萬元到上百萬元的價位,以BBA為首的豪華品牌,布局了極為密集的SUV產品線。但對消費者而言,一方面是對SUV產品的心向往之,但面對如此高溢價的車型,再疊加品牌附加值,也難免顯得囊中羞澀。那有沒有一種可能以非常劃算的價格,入手一款越級體驗的豪華SUV呢?
每次聊這個話題,很多消費者恐怕都知道,這是要看二手車了。確實,今天要聊的也是二手車,但它的車齡最多也就1年多。而且在豪華緊湊型SUV的新車預算下,就可以拿下這款定位中大型SUV的“準新車”,它就是奧迪e-tron。
這里說的奧迪e-tron是由一汽-大眾奧迪國產后的版本,上市至今也還不到2年。雖然奧迪e-tron對于品牌的意義非凡;雖然這款車國產之后的指導價仍然高達50萬元以上。但這些都不影響車況普遍還在1年多的情況下,奧迪e-tron的二手車掛牌價已經來到30萬元關口。至于賣車環節,參考二手車經營的普遍規律(快進快出加點少,少進慢出加點多),奧迪e-tron的收車價已經基本可以壓至25萬元左右的水平。
【資料圖】
雖然當初上市時,國產奧迪e-tron有著三款配置提供選擇,且指導價差距達到10萬元左右。但由于在核心產品力上的差距并不大,比如尺寸、座椅布局、動力性能等等,都是基本一致,甚至續航表現也是相差不大。至于剩下的配置水平,這塊對于二手車價方面,影響力一向就不高,所以最終對二手車價的影響也不太大。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于“同情”當初嘗鮮的車主,因為這款上市并不久的產品,在終端價格穩定后,新車基本能夠做到45萬元落地。當然,從收車端來說,還沒過2歲生日,就折損近20萬元還是非常夸張的存在。從買車角度來說,參考目前關注度頗高的全新寶馬X1,以它的購車預算,基本已經可以覆蓋二手奧迪e-tron。
那么入手現階段的二手奧迪e-tron到底值不值,又或者說適合誰呢?我們先來看看奧迪e-tron到底是個啥產品。由于其品牌意義,奧迪e-tron脫離了奧迪品牌的數字命名規律,但其中大型SUV的定位還是非常清晰的。在這一基礎上,它與奧迪的當家產品之一奧迪Q7屬于同一梯隊。不過,一方面奧迪Q7有著七座布局,以及超過5米的車身長度。另外它還是一款全進口產品,這在對手寶馬X5的襯托之下,顯得更為特別。
不過這兩點對于奧迪e-tron而言,也并非“無懈可擊”。首先,奧迪e-tron單論尺寸雖然比不過自家的Q7,但純電動車的軸長比優勢,以及5座布局下,后排乘員的舒適性與車輛的裝載能力,都有著出色的表現。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面對自家還加長過的中型SUV奧迪Q5L時,奧迪e-tron在實用性這塊的表現是毋庸置疑的。結合前面的價格因素,即使是面對普遍加大空間的第一梯隊豪華品牌緊湊型或中型SUV,奧迪e-tron的表現都是沒有懸念的。而另一方面,奧迪e-tron雖然是國產,但生產方式是以CKD完全散件組裝形式進行,在品質上盡可能地向進口車型進行了靠攏。
而在配置方面,就算以最低配車型為例,包括空氣懸掛、可變轉向比、矩陣式大燈等奧迪比較看家的功能都是標配。倒是低配在座椅加熱以及B&O音響上的選裝,感覺有點別扭。總之,如果以傳統豪華車的目光來審視奧迪e-tron,其產品力表現結合二手車價格,是相當稱職的存在。那么言外之意代入到新時代呢?
首先,在駕駛輔助這一塊,奧迪e-tron的表現甚至還比不上現在傳統品牌的平均水平。因為包括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等在內的功能表現,奧迪e-tron除頂配之外都需要選裝。另一點便是作為一款純電動車,其最大500km的續航表現(NEDC標準)中規中矩,零百加速能力也絕不是搶眼的存在。
但是后者是值得討論的,比如說NEDC標準在燃油車時代確實被看作是“歡樂數據”,但移植到純電動車型之后,反而成為相對更真實地存在。加上傳統品牌對于電池容量標定上的謹慎,從并不算大的保有量車主反饋來看,奧迪e-tron在城市工況下跑到400km以上的續航是較為輕松的事情。就算是混合高速工況以及相對低溫環境,續航表現在350km左右也是大概率狀態。
至于性能部分,單純看零百加速對于純電動車型而言,有點找錯了方向。其次奧迪e-tron的性能表現,即便面對同級別的六缸選手,也不會明顯落下風。更重要的是,奧迪e-tron在性能線性輸出、動能回收標定、底盤調校等方面的功底。這些確實是傳統豪華品牌為新能源賽道留下的寶貴財富。
綜上所述,其實結論也很清晰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主要指的用車條件),以奧迪e-tron目前普遍的二手車況與二手車價,更適合用車需求集中在較為傳統的城市代步、中短途家庭出行,以及追求豪華質感的車輛品質與駕乘體驗,并賦予品牌高附加值加成的用戶。這也是為何把潛在的用戶,向豪華入門級SUV新車消費群體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