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機起家的小米,經過1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500強企業。除了手機,小米旗下的產品也包括電腦數碼、生活用品以及智能家居等各個方面,種類多品種全。
(資料圖)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官宣要造車。
同年,小米先后成立了汽車公司,生產基地也落戶北京。根據規劃,小米旗下首款車型將會在2024年正式量產。
一轉眼,近兩年過去了,小米造車的步伐卻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快。
甚至在去年年底,還有消息稱小米造車項目被叫停。
如今看來,小米造車叫停的傳聞可信度不高。就在前兩天小米創始人雷軍還公開表示,小米造車爭取15~20年內進入世界前五,雄心依舊在。
不過,對于當下的小米汽車來說,比進入世界前五更為重要的是,能否順利獲得造車資質。
不只是小米,對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來說,造車資質都是造車之路上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蔚來汽車,因為不具備造車資質所以才選擇讓江淮汽車代工。而理想汽車則是通過收購力帆的生產資質,走向了造車之路。
小米則很有可能像理想一樣,通過收購來獲得造車資質。早在去年就有消息說,小米將會收購已經破產的寶沃汽車生產資質來造車。
不過也傳聞稱,最新的政策是國內汽車廠商的生產資質,只能注銷不能出售。
如果該消息屬實,對于小米來說情況就要非常糟糕了。
在小米創始人雷軍表態將要在15~20年內進入世界前五幾天后,2月15日有內部人士稱小米目前還沒有拿到造車資質,也不可能馬上拿到。
針對此事,小米集團公關部門的表態是對造車業務不予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初工信部發布了最新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受托企業的條件是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且具備與委托生產產品同類生產資質。
簡單來說,就是即便是采用代工的方式造車,也必須雙方都需要具備生產資質。
類似于蔚來和江淮的合作造車模式,以后可能就不會再有了。這也就迫使小米無論是自己生產還是代工,都必須要獲得造車資質才行。
公開資料顯示,在造車投入上2022年小米共計投入了30億元,2023年預計總投入將會達到75~80億元。小米造車的研發團隊,也已經超過2300人。
根據規劃,2021年4月已經開工建設的小米汽車一期工廠將會在今年6月正式竣工。首款車型是否能在2024年實現量產,就看小米今年6、7月份能否順利地拿到造車資質了。
如果不能解決造車資質這一難題。小米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第二個自游家。
版權聲明:本文為車快評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且圖文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盜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請聯系我們索取稿酬或者刪除。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