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周,一個泊來的“節日”剛剛過去,蔚來汽車再次風頭出盡。本該是浪漫而甜蜜的一天,卻被蔚來的一則營銷文案變得格外“驚悚”。有網友被嚇得不輕,稱連續幾天也“緩不過神兒來”。
2月14日,成都中糧大悅城蔚來門店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大部分男人收到的第一束鮮花都是在自己的墳前,今天打卡蔚來空間,領取屬于自己的鮮花吧。”
此文案一出,立刻引發網友不滿:“不舒服”“真晦氣”“把情人節過成了清明節”……隨后,盡管該工作人員公開道歉,蔚來官方也表示“這是個人行為,并非公司統一文案”,但給蔚來品牌帶來的影響也相當惡劣。對此,人民網也點名批評道:“營銷本無錯,但如此營銷,明顯跑偏了,一來有違常情,令人心理不適;二來不夠陽氣,給人晦氣之嫌。正如網友所稱,真乃營銷‘鬼’才。”
利用節日打廣告、做促銷、搞活動,已成為廠家商家的常規操作。畢竟,節日是一個接觸目標用戶,引起消費者關注并產生購買欲望的重要傳播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因蹭節日做營銷而翻車的“事故”屢見不鮮。
如2009年,在清明節前,廣西柳州航盛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柳州晚報上刊出: “過清明節,開豐田車,光宗耀祖”的廣告,引發網友的強烈反應,憤而發文譴責。事后,雖然該公司發出道歉,但這件營銷“事故”至今仍是豐田在中國市場抹不去的“黑歷史”。
營銷文案能夠體現出一個企業的格局和產品的格調,甚至反映出企業的價值取向。如果做得不好,犧牲掉的是品牌自身形象。因此,如何在節日廣告或營銷活動中把握好尺度,避免“翻車”,已經成為品牌方需要格外重視,并嚴格審查把關的重要所在。應該避免一知半解,避免自以為是,避免強蹭熱度。否則,輕者可能淪為業界笑柄,重者違法違規,甚至傷害民族感情。(車訊網 沈丹發自北京)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