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之于中國人,是“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浪漫。
對于這種浪漫,我甚至無需浪費太多的筆墨來做解釋,因為春運所凝結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可謂是中國人共通的情結,像是血液里流淌的浪漫,倒也應了《浪漫血液》中的那幾句歌詞:無論再久還是牢記,無論再遠還是關心……無論再苦還是動心,無論再難還是努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家的距離不再是阻礙,只是縮短距離的方式會有些差異,飛機、高鐵、自駕,甚至是跋涉,沒有貴賤之分,因為盼團圓的情緒都是相似的。只是,就我的職業而言,自駕自是首選——我怎么會放過這種對車有更深刻了解的機會呢?這等兩全其美的好事,我是不愿錯過的。
我借了臺更容易與鄉親產生情感共鳴的車返鄉,來自一汽奔騰的奔騰B70S。當然,這里所說的“情感共鳴”,更多意指品牌層面——想當年,一汽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幾乎注定了,老一輩對它的情感,是和思鄉情緒一樣,被歸結在“家國情懷”之中的。
這才是我想所指的情感共鳴,對于奔騰B70S這款產品,多數人大概也還沒有太多時間和機會與之產生情感碰撞,畢竟,它也只是去年3月才上市的“新品”,尚處在市場影響力發酵的階段,不難理解。
對于老一輩而言,奔騰B70S呈現于他們的視覺體驗,大抵與他們記憶中的品牌印象有些割裂:哇!一汽什么時候有這么新潮的車子?見老一輩如此驚奇,我倒是竭力遏制住了職業病冒頭的沖動:也罷!不必跟他們科普“紅旗、奔騰和解放,這一汽集團三大業務已各自獨立運營”的事實,他們所表現出的驚奇,倒也說明了奔騰的轉型成功。
至少,從設計的角度看是如此??缃绲脑O定給了奔騰B70S,有別于傳統SUV的視覺體驗,動感之余還有幾分性感,尤其是溜背+尾翼這套組合拳,輕易地就打在了年輕人們的心坎上,這是這些設計元素之所以能盛行的根本所在,奔騰以品牌的理解將它們融入到了B70S中。
更難得可貴的是,在奔騰B70S之上,我們看到了前面提及的“家國情懷”被具像化了,設計師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將大多數中國人對家國、對傳統的理解具像化為了帶有“戰戈”和“長城箭垛”符號的燈組設計、以及以行書樣式呈現的“奔騰”尾標。從這個角度看,只要稍加指引,大多數中國人應該也不難與這款車產生所謂的情感共鳴。
跨界的車身結構,讓人容易對奔騰B70S的定位產生錯覺,無獨有偶的是,它的內飾布局,同樣容易讓人產生錯覺:這車有三塊屏幕?事實當然并非如此,只是奔騰B70S的整體布局,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它的空調控制區域是屏幕,而這在無形中提升了整個座艙的檔次感。
出于相同目的,設計師在座椅材質等細節也下了恨功夫,就視覺效果而言,它的觀感售價是要高于它的實際售價的,這是奔騰B70S超水準發揮的部分,未達預期水準的,反倒是某些基本功表現,包括視野和空間——因后風擋面積偏小,奔騰B70S的視野是較為受限的,另外,它后排乘坐的腿部空間表現也未能達到預期表現。
同樣有所驚喜但難掩遺憾情緒的,還有奔騰B70S的動態體驗——2.0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24馬力,峰值扭矩340?!っ祝┢ヅ鋹坌?AT變速箱,結合它的價位來看,這套動力組合足以讓人發出“還要啥單車”的感慨,但開起來后,情緒可能難免會有波動:
這套動力組合的實際表現并沒有賬面數據那般讓人心情愉悅,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愛信6AT變速箱,偏慢的降擋速度很容易就讓原本躍躍欲試的駕駛員失了興致——深踩油門后,它似乎總要思量片刻才愿把動力真真切切地傳達到椅背上,難免讓人少了些動力隨叫隨到的暢快,好在整套動力組合的力道還是有的,法定限速內的超車對它而言并非難事,不至于壞了你想“狂飆”返鄉的心情。
以小見大,從奔騰B70S的設計中,我們能看到奔騰品牌年輕化轉型的跡象,這是必經之路,更難得可貴的是,作為本土品牌,我們還從它身上看到不少家國情懷的表達,假以時日,如果前面提及到的不足都能得以優化,以它的實力來看,將有更多人與它產生情感共鳴……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