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續航里程確實不再是弱項,如果單按“續航”這一指標來比較的話,電動車基本能看齊燃油車,主流車型的CLTC里程基本落在400-600km這個區間內。
(資料圖片)
雖然也有一些品牌推出10000km續航的車型,像埃安Aion LX PLUS,直接將續航干到1008km;極氪001也推出了限量的千里續航套裝,采用寧德時代CTP 3.0麒麟電池,續航里程高達1032km;還有蔚來ET7和智己L7,都宣稱會推出1000km版本。
然而,盡管市場對于電動車的續航詬病已久,但對于這些續航里程達到1千公里的產品,大部分車企并沒有跟進,甚至連續航超過600km的車型都相當罕見。不是說電動車有“里程焦慮”嗎?為啥市面上卻少見超過600km續航的產品呢?
理性地說,從目前的解決方案來看,提升續航里程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想要把續航做大其實不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大電池”。譬如上面說的,Aion LX Plus,電池容量已經達到了144kWh;極氪001千里續航套裝,電池容量同樣去到140kWh;即將推出的ET7,也配備了150kWh電池。
這就好比燃油車,通過增大油箱容積,來提升續航里程。但是,增大電池所帶來的弊端,要遠比增大油箱帶來的劣勢大得多。主要涉及兩方面,一個是成本,另外一個則是整車重量。
要知道,動力電池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40%-60%,一塊150kWh左右的電池,成本就接近20萬,加上如今的鋰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成本難以降下來。隨著特斯拉的大幅降價,國內新能源車的價格戰基本成為了“定局”,大電池制造成本更高,在未來會把企業拖向深淵。
另外,電池包增大,車重也會隨之增加,電耗隨之也會上漲。而對于電耗的控制,向來又是國產電動車的短板,車重增加,還會把這一短板放大,實際的續航表現估計還要打7折。
如果大多數的使用場景來看,電動車作為主打城市通勤的產品,本身就不需要太長的續航。長續航車型唯一的意義在于,針對極寒地區的消費者,電池更大無疑是更有底氣,哪怕真實續航打折打一半,還有500km可以行駛。而所謂“標準續航”車型,500km-600km的里程范圍一定會是未來的主流。
畢竟,相比于普通標稱600km續航版本的車型,更高的續航意味著更貴的車價,還有更高的用車成本(電耗增高,充電時間更長),整體體驗會更加糟糕。
小結
過去一年,國內市場推出了大量的電動車,但超過600km續航的車型已經非常少。其實,本質上是考慮到“平衡問題”以及“成本問題”。
要知道,無論是電耗控制還是成本控制,特斯拉基本是目前眾多新能源廠家中做得最好的。譬如特斯拉百公里電耗,能控制在11kWh/h左右;國內降價后的特斯拉,起售價也降至20萬出頭。
所以說,現階段,如果僅依靠大電池來做到長續航,確實是意義不大,含金量也不高。而國產電動車真正要做的,是電耗和成本的控制,這兩個也是目前特斯拉的最大強項。唯有在這兩方面有所突破,國產電動車才真正有實力叫板特斯拉!對此,你又怎么看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對1000公里續航的看法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