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事件】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55%,5年期以上LPR為4.2%,均下調10個基點。
一、預期中的LPR調降,超預期的調降方式
近期,國內金融條件重回寬松窗口期,銀行自律組織引導加點下行,國有大行下調存款利率,央行降低7天逆回購利率、降低MLF利率再到本次LPR利率下行,政策利率傳導順暢進行。政策利率體系整體下調,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場融資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金融衍生品的估值起到支撐作用。作為重要的政策利率,無論從信號意義還是未來對實體經濟的助力都有顯著影響。前期市場主流預期是:1年期LPR下降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降15個基點的概率更大。但是與預期不同的是,本次調降沒有延續去年以來的非對稱式調降,而是采用了“對稱式”下調。
二、超預期調降方式的傳遞的意義
超預期調降方式的向市場傳遞以下信號。第一,從銀行體系的安全穩健經營性出發考慮。海外宏觀風險不減,年初以來硅谷銀行事件的發生正是美聯儲大開大合調整貨幣政策的必然結果。未來再次發生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并不低。2020年后,我國國內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是主要基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不斷走低。與此同時,銀行業凈息差回到近十年的低點,銀行負債成本持續偏高。此次操作有助于修復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第二,5年期以上LPR主要是與房地產貸款相關聯,10BP的降幅小于前期預期。即,居民部門商業貸款的月供減少額度低于市場預期。這也體現了,在當下,對于房地產政策的大幅度寬松刺激或是不應該過分期待的,房地產小周期的回暖仍然需要行業自身的力量。未來對增長動力的預期要更加多元化。
三、對于大類資產的后市展望
此次國內降息操作的重要國際經濟背景是:歐洲和美國的通脹數據仍處于高位。海外央行的政策基調依然是強調通脹的頑固性,并且針對市場預期的貨幣政策轉入寬松的時點和利率水平的最終高度。美聯儲和歐央行時常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傳遞鷹派態度。雖然我們認為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穩定通脹預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美聯儲自身的政策失誤的后果責任。從6月份最新的議息會議結果及其聲明看,美聯儲還是保持了相當的鷹派作風。當前人民幣在7.15附近,接近7.2的關鍵位置。結合國內主動降息的落地和美聯儲鷹派的表態來看,目前還沒到真正的人民幣匯率壓力傳導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匯率的走勢依然兩可,但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肯定是在減弱的。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金融品走勢應該以我為主。根據當前的貨幣政策利率體系的安排,LPR通常被理解成“寬信用”。至此,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政策傳導完畢。貨幣政策或僅是政策組合拳的第一招,未來需要仔細跟蹤實體生產以及居民消費等數據的反饋,用來確認政策的有效性。國債期貨近期提前消化市場利好消息,盤面止盈情緒比較嚴重。從市場估值以及綜合條件來看,國債期貨上行動力并沒有完結。調整后仍然可以參與多頭行情。股市受益于估值較低,結構性行情是主流。大宗商品近期在宏觀情緒和政策預期推動下躁動明顯,從預期到基本面現實的改善仍需觀察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情況。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