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法治時評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共偵辦網絡謠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網絡謠言信息42萬余條,關停或禁言造謠傳謠網絡賬號1萬余個,并依法對造謠傳謠網民進行查處。
人們常說,“謠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的謠言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播虛假消息,很多都夾雜著社會情緒、輿論態度、利益訴求,并輔以極具迷惑性的視頻、圖片、文字,即便是“智者”也常常上當受騙。這說明,面對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網絡謠言,我們不能只寄希望于謠言止于“智者”,而要主動亮劍,打好“組合拳”,讓謠言止于“治者”。
首先,網絡平臺要扛起責任。網絡平臺是各類網絡信息匯集地,在治理謠言上,平臺要主動擔當作為,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對入駐賬號和發布內容進行全流程管理,不能只管發布,不管監管;只要“大流量”,不顧“正能量”。同時,平臺要建立辟謠專區,及時發布辟謠信息,最大程度消除謠言造成的不良后果。
其次,相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公安、網信等部門要建立完善高效順暢的聯合執法機制,整合資源力量,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形成打擊治理謠言的工作合力。同時,相關涉事單位要全力配合,及時介入調查核實,以權威發布擠壓網絡謠言生存空間。
此外,法律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造謠寫手、流量黑手、網絡推手要嚴肅追究法律責任,讓“按鍵傷人”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考慮到一些謠言的受害者往往囿于時間、精力、成本等因素,無奈選擇放棄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降低受害者的維權成本,以更好打擊造謠者,進而教育引導網民將“鍵”下守法當成一種習慣。
當然,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謠言,廣大網民也要擦亮雙眼,增強甄別能力,不輕信、不盲從,不推波助瀾;如果自己不幸成了網絡謠言的受害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