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立春時間:2021年2月3日22:58:39陽歷時刻:2021年2月3日22:58:39陰歷日期:臘月廿二,星期三開始時刻:2021年2月3日22:58結束時刻:2021年2月18日18:43一、迎春、接句芒神迎春是立春日的重要活動,時間是立春日的前一天。
2、這個活動十分重大,參加的人數也多,活動的目的是要把歇班的春天和芒神接回來。
3、句芒神是主管春天的神,據說她長得人臉鳥身,主管一切草木的繁衍生息。
【資料圖】
4、迎接春天和芒神還要設立一個春官,由他來宣布立春的具體時間。
5、春官大多由乞丐或從事不良職業的婦女擔任,這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角色多少有些搞笑,正常人不愿意扮演。
6、立春前一日,人們會抬著芒神游街,老百姓都出來看熱鬧,投擲五谷雜糧,叫做“看迎春”。
7、隊伍最后會在鼓樂聲中出城上山,完成祭祀。
8、二、鞭打春牛、送春鞭打春牛,盛行于我國唐宋時期,后來就一直流傳下來了,至今在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村還有此習俗,就是形式略有改變。
9、古時候的鞭春牛,是提前塑成一個泥牛,在牛的肚子里面塞滿五谷。
10、在立春日當天,人們用鞭子把泥牛打碎,撿拾落在地上的谷物,把谷物放進自家糧倉中,表示明年會倉滿糧足。
11、人們還會爭著拿走泥牛的碎片,搶到牛頭的最為吉祥。
12、據說,這牛的碎片放到牛棚里面,來年就會有很多牛犢出生。
13、有頭腦的手藝人會在立春之前做很多小泥牛,送外各家各戶,謂之“送春”,就和現在東北農村過年的時候,很多小孩給各家各戶“送財神”一樣,也是一種營銷手段。
14、我有幸見識過我們河北農村立春日的一次“鞭春牛”。
15、那是幾年前的事了,因為工作原因,我來到河北滄州的某縣農村,在那里度過了愉快忙碌的一天。
16、那天剛好是立春,我看到很多農戶都把自家的牛牽出來,拴在門外。
17、牛身上披紅掛綠,牛頭上戴著大紅花,一頭頭牛都被主人打扮得非常漂亮,看著就覺得喜氣洋洋的。
18、到了快中午的時候,人們都牽著牛,來到一處寬敞的地方,在一個看起來德高望重的老人的主持下,人們用纏著彩帶的鞭子輕輕地抽打牛身。
19、看來這就是變化了的打春牛了。
20、三、戴春雞、吊春穗戴春雞小時候,在姥姥家和鄰居家小姐姐、小哥哥一起玩兒。
21、他家是外地搬來的,有很多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22、比如說,在立春的時候,他們的衣服上、帽子上會被他們的媽媽縫上一只布公雞,是用彩色布絞的大公雞,威風凜凜的,很好看。
23、我們別的小孩都沒有,就他們姐弟兩個有。
24、我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5、直到前幾天,我突然回憶起這兩個兒時的玩伴,想起他們帽子上的布公雞。
26、我就專門查了一下,原來這是我國陜西地區的風俗。
27、立春日,孩子戴上母親親手縫制的大公雞,表示“春雞”——“春吉”,是母親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28、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已經多年沒有聯系,不知道他們姐弟是不是也會給自己的孩子親手縫制一只布公雞?吊春穗。
29、這個我聽說過。
30、小時候起水痘,我媽的好朋友說,如果在立春的時候,用彩線穿上豆子,掛在牛角上,小孩就不會起水痘了。
31、可是,我奶奶說那是老輩子治麻疹的,和水痘沒關系。
32、其實,有沒有關系都沒用了,當時,我已經出了水痘了呀。
33、所以,我媽也沒穿豆子。
34、沒穿就對了,城里那里找牛去。
35、這個我查證布公雞來歷的時候,隨便也查明白了。
36、其實,吊春穗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也是流行于陜西。
37、在立春當天,媽媽們用各種彩色布條編成麥穗兒狀,將它掛在小孩子、驢子、馬、牛、羊的身上,借此來祈禱明年五谷豐登。
38、也有專門把麻豆散在牛身上的,用來“散疹”。
39、四、咬春這是現在保留最多、流傳最廣的立春活動。
40、我們的傳統節日好像都和吃食脫不開關系,還都有自己特定的食品,真的應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老話。
41、立春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專門的節日食品。
42、立春的吃食在北方以春餅為主,在南方以春卷為主。
43、北方的春餅,薄薄的,配上肉絲、蘿卜、黃瓜條,咬一口,嘎嘎脆,民間謂之咬春。
44、作為北方人,且是一個不懂南方美食的北方人,對南方朋友立春吃什么就不多說了,免得南方朋友笑話我。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