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上市的兩款智己LS7 Urban Fit有點意思,“讓AI聚焦駕駛”的提法贏得了筆者的認同,一方面強調了AI的先天優勢,一方面又不會讓人感覺“取駕駛員而代之”,“聚焦”二字,筆者理解為“不僅關注行車安全,同時也關注到了駕駛員,也就是督促”,并利用AI技術協助駕駛員處理每一次行程,以提升行車安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智己LS7 Urban Fit(指導價28.98萬元)和LS7 Urban Fit Pro(指導價30.98萬元)這兩款車。
車長5049mm,軸距3060mm,這兩個版本是中大型出純電后驅SUV,電驅系統最大輸出功率250kW,最大輸出扭矩475N·m,CLTC綜合續航510km,支持最大6.6kW對外放電,亮點配置包括高強度輕量化全鋁底盤、前雙叉臂后多連桿懸掛、WAE威廉姆斯大師級底盤調校,其中Pro版本還配備了全場景智慧空氣懸掛和DampTronic電磁動態阻尼調節系統。
(資料圖)
如果您對現代電驅SUV有一點了解,從以上這些關鍵詞中應該可以勾勒出一幅智己LS7的空間寬適和動態表現的畫面了,但這不是重點,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全程AI艙”部分,順便談談筆者對汽車智能化的理解。
智己LS7 Urban Fit都市系列車型給“智能駕駛”定了調子,完全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將來,但未來10年內,人機共駕是主流,這樣的表述和明朗的態度贏得了筆者認同。
智己LS7 Urban Fit都市系列車型推出時強調“如何讓智能化技術更好的賦能人類駕駛”,態度相當明朗,相信大多數正常智商的駕駛員都應該能讀懂其中含義。
所謂全程AI艙主要包括三大核心,一屏余光感知、一鍵場景代駕和一路刷爆體驗,接下來談談筆者對這三大核心的理解,若有不到之處,也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一屏余光感知”筆者理解為“駕駛員開車時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智己LS7通過遍布全車的視覺傳感器和雷達探頭監測車輛所處的交通環境,并在屏幕上呈現,駕駛員收集相關信息之后及時處理,以確保行車安全。
比如在人類視覺范圍內,車輛四周其實存在不少盲區,比如蹲在路上玩耍的小朋友,因為身材矮小,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就有可能受到A柱盲區威脅,現實中我們也見到過不少類似案例,智己LS7通過傳感器收集到相關信息,并通過座艙相關部件傳遞到駕駛員的視覺聽覺,引起駕駛員警醒,并規避掉相關風險。
另外B柱盲區也是威脅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相鄰車道車輛車頭到達車輛B柱位置時,車輛外后視鏡可能無法觀察到相關影像,而駕駛員的正常視野也不會感知到這一點,如果此時進行并線操作,就有可能發生交通事故,這時智己LS7的盲點監測、并線輔助系統早在相鄰車道車輛行駛到側后較遠距離時,就已經通過傳感器將收集到的信息反饋在相關位置,以告知駕駛員車側有來車,這樣就降低了強行并線導致的事故風險。
還有諸如倒車影像、全景影像、超聲波雷達在泊車入位時,協助駕駛員精確感知車輛四周環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剮蹭。
在這方面,智己LS7強調了“讓駕駛更輕松”的理念,而不是有意無意讓消費者感覺到“更安全”,如此鮮明的態度,值得各家以“高階智能”為噱頭炒作,有意無意引導消費者思維的車企好好學習一下。
所謂“一鍵場景代駕”很容易理解,比如說“APA視覺融合泊車、遙控泊車”,啟動功能后您可以按照操作提示進行“自動泊車”,降低了部分倒車技術不熟練消費者的駕駛疲勞感,也降低了不必要的剮蹭風險。
另外還有“一鍵循跡”等功能,在部分特殊環境中能降低部分駕駛員因為駕駛技術不熟練產生的焦慮,也能降低他們反復操作導致的疲勞,“代駕”說的就是好像請了另外一位司機代勞一樣,針對這項內容這里就不過多展開了。
如果您對智己LS7 Urban Fit都市系列車型感興趣,不妨抽時間親自體驗,有專業顧問陪同、講解、演示,想必您會理解更加深刻。
“一路刷爆體驗”指的是“影音娛樂、智能軟軟硬件和車輛舒適系統”等,即讓每一次行程都足夠輕松、足夠精彩、足夠舒適。
眾所周知,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創立,可以說出身于“智能世家”,因此在車輛智能化體驗方面,智己LS7 Urban Fit都市系列車型可以媲美大多數同價等級同類車型,這段我們不說車機功能多強大,軟件系統有多豐富了,我們來看幾個更有意思的功能。
一觸超級節能Super Eco模式,車輛余電不多又趕上堵車,您會不會產生續航焦慮?您只需一鍵操作,續航里程可提升約60%左右,這樣您還會焦慮嗎?
還有一鍵電動放倒后排座椅,操作省心省力,車輛后部即可擴展出平整空間,裝載運送也好,躺倒休息也罷,1731L的后部空間能滿足您的用車需求嗎?
隨著汽車產業發展和汽車技術積累,汽車智能化的未來可能會是“完全自動駕駛”,目前我們也看到部分車企開始應用“城市NOA”,并且展示給公眾的形象已經貼近“自動駕駛”,但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當下的交通環境和交通文化,以及相關軟硬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正如智己LS7 Urban Fit發出的“未來10年人機共駕是主流”理性聲音,“讓AI聚焦駕駛”、“讓智能化技術更好的賦能人類駕駛”、“讓駕駛更輕松”這才算是真正“活在當下”,當前受制于各地交通環境復雜程度,駕駛員仍然對行車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智能化技術能在每一次行程中協助人類駕駛員,降低他們的駕駛疲勞,幫助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讓“愉悅、輕松”成為每一個乘客,每一次旅途中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
?注:文內配圖源于網絡,侵刪!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