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多家門店關閉,恒大汽車停產,愛馳汽車連續兩月欠薪并建議員工先行自費墊付社保公積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家二線新勢力品牌開啟“生死局”,淘汰潮加速,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2018年,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超過了487家。
2023年,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
換言之,中國市場的造車新勢力數量在5年間驟減90%,大批的車企倒在新能源汽車爆發增長之前。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更是直言,5年之后可能只有25家,10年之后可能只有10家之內。
何小鵬這樣的論斷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從2018-2022年5年間各個新勢力銷量情況看,頭部新勢力品牌銷量增長明顯,二線新勢力銷量則止步不前,還有下滑的情況。
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步集中在頭部新勢力品牌中,二線新勢力品牌市場份額越來越少。
同時,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愛馳汽車銷量為536輛,威馬汽車銷量為0輛,天際汽車的銷量為237輛。
連年銷量超過了2萬臺的雷丁汽車都在前段時間宣告破產,上述的二線新勢力品牌其實已經處于危險邊緣。
隨著新能源車型滲透率的提高,燃油車型的市場份額被大量蠶食。
燃油車型與新能源車型的對抗中,前者已然力不從心。行業已經形成共識:新能源車型才是未來。
相比于新勢力品牌,以燃油車為主的傳統品牌(下文簡稱傳統品牌)在新能源車型的較量中入局較晚,最終導致原本所主導的細分市場被瓜分,如長安、吉利、大眾等品牌。
不過,對于傳統品牌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從銷量數據看,長安、吉利、大眾等傳統品牌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在近一兩年開始大漲,銷量來源主要是生存處境不佳的二線新勢力品牌。
同時,傳統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呈現翻倍增長的趨勢,勢必也會對頭部新勢力品牌構成一定的威脅。
雖然傳統品牌來遲之后失去了搶占先機的優勢,但是卻有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好處。
一方面,傳統品牌將減少在新能源技術路線和自動駕駛路線上的試錯成本。
作為先行者,早幾年入局的新勢力品牌肯定要踩不少雷,而看似入局晚的傳統品牌就能夠吸取教訓。
如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大眾選擇了純電和混動賽道;在自動駕駛路線的選擇上,豐田在糾結后選擇了純視覺自動駕駛技術路線。
雖然傳統品牌的大象轉身速度較慢,但是對于發展方向和技術路線將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
另一方面,二線新勢力倒閉后的人才將流向傳統品牌,技術相對成熟、經驗豐富的員工到來之后將減少培養技術人才的時間和精力。此外,傳統品牌往往財大氣粗,也更容易挖到一線新勢力中有經驗的人才。
新勢力的排雷和人才的流出,將助力傳統品牌的反攻潮。
產品方面,別克E5低價入市,大眾ID.系列終端大幅讓利,傳統品牌劍指銷量增長。
車機方面是傳統品牌的劣勢之一,不過它們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比如在上海車展后,大眾就被爆出正與華為進行談判,希望在中國車型上使用華為的軟件。
總的來說,傳統品牌在電動化轉型的早期遲到了,不過憑借著多年來締造的口碑和少走彎路的后發優勢,2023年或將是它們的新能源車型銷量爆發增長年。
因此,頭部新勢力也不能放松,未來或將出現更多的“比亞迪”。
傳統品牌已然來勢洶洶,二線新勢力退場之后,頭部新勢力將直面反撲的傳統品牌,除了之前提到的車企,它們還將面對全力加速電動化轉型的長城、奇瑞、通用等。
拼品牌影響力和口碑,頭部新勢力顯然沒有勝算可言,能拼的就只能是產品本身。
以往,新勢力給市場帶來了很多新鮮的玩意,也成功依靠這些“標簽”出圈。
比如小鵬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理想的奶爸車定位。
這些品牌也憑借著在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屬性收獲了大量的青睞,銷量上也就順勢突飛猛進。
不過經歷幾年的發展后,隨著市場中競爭對手的增多,新能源產品也逐漸趨于同質化,以前能夠稱之為護城河的“標簽”被輕松打破。
比如理想的奶爸車定位,現在長城魏牌已經反應過來,推出了價格更有優勢的藍山DHT-PHEV。
不出意外的話,后續將有更多的傳統車企在該細分市場競爭。如果理想持續堅守著這個單一的賣點,那么后續處境將極為不妙。
相比之下,小鵬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很難在短期內被后來者趕超。
目前,小鵬已經正式實現了城市NGP智能輔助駕駛,并且在去年10月份向小鵬P5用戶推送了城市NGP軟件。另外,可以實現全程幾乎0接管的全新一代XNGP也正在加速落地中,預計到2024年可以實現。
因此,面對傳統品牌的反攻,頭部新勢力需要找到自己強有力的新賣點,否則之后可能也會淪為我們口中快要倒閉的二線新勢力。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市場發展規律下,新能源車型銷量逐漸向發展良好的頭部新勢力聚集,二線及其之后的弱勢品牌已經淘汰或在淘汰的邊緣。
淘汰的二線勢力品牌并非沒有價值,將為傳統品牌的電動化轉型提前排雷和輸送人才。可預見的是,今年傳統品牌的反攻將來勢洶洶,頭部新勢力品牌在未來不一定能穩坐頭把交椅,它們需要做的是重新構筑新的產品壁壘,否則在“老炮兒”的競爭下,淪為二線品牌也是遲早的事。
警鐘已然敲響,你覺得下一個倒閉的將會是誰?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