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代,考個進士其實都非常難的事。
2、相當于在幾百萬人當中才考中一個人,在全國的人當中才選取三個層次的人才,分為一甲、二甲和三甲。
3、科舉考試中的一甲、二甲、三甲的進士的區別在這里:01.人數不同。
(資料圖)
4、02.得到官位的起點不同。
5、03.在翰林院學習難易不同。
6、01.人數不同。
7、我們現在常把前三名叫做三甲,其實是不正確的。
8、因為三甲的人數歷來都是不同的。
9、到了清朝的時期,一甲就有三名,二甲人數不一定,二甲里面的第一名叫做“傳臚”。
10、三甲的人也是不一定的,他們只能被稱為“同進士出身”。
11、這當中人數可以多達好幾百名人,是一批的人才,需要繼續培養。
12、02.得到官位的起點不同。
13、“第一名從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七品,第三甲正八品。
14、”-自畢沅《續資治通鑒·元紀·元紀十六》。
15、除了一甲的三個人和傳臚以外,其他人士都還要朝考。
16、按照君王的喜好出題,再次檢測一下他們的能力,根據殿試和復試的結果來選擇好的人作為庶吉士.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庶吉士是屬于短期的職位,主要替君王負責起草詔書、講經文等。
17、一甲在里面修撰、編修,他們在翰林院里面學習。
18、學習得可以的,再授予各種官職,做的好的更有機會成為輔臣。
19、其他能力尚可的就去當主事、中書、知縣等職位。
20、03.在翰林院學習難易不同。
21、庶吉士身份的進士們,考核過程二甲要比三甲已提前獲得5分,因此更容易達標通過考核。
22、一甲不用說,都已經有官位在干活,不需要考核。
23、翰林院是君王的智力團隊,為朝廷儲備高級人才用的。
24、庶吉士如果評級差,就算當了官,仕途也不穩,更不用說那些沒有成為庶吉士的進士了。
25、殿試由皇帝來決定名次,其排名一共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三個檔次。
26、一甲共三人,授進士及第。
27、二甲授進士出身,三甲授同進士出身。
28、一甲只有三個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二甲才是通常所說的進士,三甲只是同進士,這三甲,一甲身份比一甲低古代的科舉考試,相當于現在的高考演變過來的,一甲,二甲,三甲,相當于現在的,一本,二本,三本,演變過來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