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意思:舊道德規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2、出處:清朝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3、’此語殊為未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譯文:清朝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說男人有德行便是才華,女子沒有才華便是德行,這種說法很是不符合事實。
5、“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是: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顯露,而是表現得謙卑,柔順,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
6、丈夫不能因為妻子對你的尊重,而極盡霸權,失于尊重,應體現男子情懷,互相扶持關懷。
7、擴展資料“德重于才”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信念,不分男女。
8、此外,中國人對于男性總是主張要以“德”為本,寧舍“才”而有“德”,故謂“男子有德便是才”。
9、至于女性,中國人向來就不重視她們的才學,而重視她們的“婦德”,又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話。
10、而這所謂“才”,廣義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國女性生活圈子較窄,沒有比詩詞歌賦更能顯示她們的“才”,故此“才”很多時候是狹義地指“文才”。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