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幾天的文章中我們說過,作為曾經國人心中“信任感”拉滿的日系“三劍客”也迎來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為了迎合這日新月異的國內消費市場,“趕鴨子上架”般推出自家當家純電產品,結果也都落個高開低走的境地。一汽豐田bz4x、日產艾睿雅均達到6萬優惠,銷量卻依然不溫不火。其實面對兩位老大哥,本田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對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產品,無非都是在經歷“油改電”之后開發出自己的純電動平臺,基于純電平臺打造出的車型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內飾上的變化可謂是一目了然,當然也有一些車企目前依然沿用油改電,比如寶馬i3、ix3。但對于本田品牌的純電動平臺來說,卻令很多消費者看不明白,比如廣汽本田e:NP1極湃1,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像是繽智的油改電版,對于本田宣稱的純電平臺,確實讓人難以信服。
首先對比繽智與e:NP1極湃1外觀設計上,無論是機蓋設計還是大燈設計上二者基本上一致,甚至整體車身造型與A柱也都基本一致,只不過e:NP1極湃1采用電車專屬的封閉式中網設計,而繽智采用橫條式進氣格柵。
e:NP1極湃1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380mm、1790mm、1590mm,軸距為2610mm,對比自家繽智,除車高相差30mm以外其它數據完全一致,如果說本田e:NP1極湃1出自全新的純電動平臺,那么難道是繽智“電改油了”?
其實早在本田e:NP1極湃1上市初期便有很多媒體對本田純電平臺產生疑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e:NP1極湃1車身底部很明顯看出電池凸出的痕跡。當然純電動汽車電池都是掛在底盤上,但是純電平臺車型更多會考慮底盤的平整性與車身的整體性,像這樣電池“懸掛”底盤的操作真的不應該出現于純電動平臺。
另一疑問點便是e:NP1極湃1的底盤結構。眾所周知由于電池原因,純電動汽車整車質量更重,各車企也會相應的在底盤懸掛上做出一定的加強,而e:NP1極湃1卻依然采用繽智同款的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結構設計。
本田宣稱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 F,更多介紹的是在三合一電機、高密度電池以及“e:N OS”全棧智控生態系統,并沒有介紹此平臺與普通燃油平臺在底盤、車身上的區別,在我看來更像是“未脫離燃油架構的純電平臺”。
當然說了這些并不是本田純電汽車銷量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更多的還是日系品牌那“專屬”的定價。17.5萬元-20.8萬元的定價與隔壁東風本田e:NS1基本一致,單看這個定價就已經勸退了很多人,501km的最高續航,不得不說一定是燃油車市場給足了本田在純電動汽車定價的“信心”,難道依然還要延續“情懷”賣車嗎?難道這個卷到不能再卷的新能源市場還會給你拿“情懷”來賣車的機會嗎?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