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農歷大年初六(1月27日)這天,奧迪發布了“sphere”系列的最新概念車——activesphere。根據官方介紹,這是一款基于PPE平臺打造,具備多種用途和功能的四門四座跨界coupe車型。新車身長4980mm,軸距2970mm,還有一個22英寸的大車輪,可以在轎跑、SUV以及皮卡等形態中快速切換,同時還具備AR增強顯示技術和800V高壓快充能力。
看到這款概念車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寶馬前段時間在2023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發布的那款“Dee”概念車,它和activesphere分別代表了寶馬和奧迪兩個豪華品牌對于未來出行方式完全不同的理解。
■“戶外達人”VS“社交達人”
(資料圖)
首先在車型名字上,如果把奧迪這輛概念車的“姓氏”sphere去掉,則前面就是一個active,意為“行動”,感覺這款車像是一位行動積極的“戶外達人”,能帶大家奔赴山海。
而寶馬“Dee”概念車的全稱為“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翻譯過來就是“數字情感交互”,它更像是一位懂我們的“社交達人”,陪你聊天、哄你開心,幫你和朋友們互動交流。
名字上的差異“畫風”也表現在了外觀設計上,其中奧迪activesphere雖然也有柔順的車身和流暢的線條,但氣勢逼人的前臉、夸張的空氣動力學開口和車身底部鋸齒狀的伸展設計,都讓這款概念車像“油光水滑”的健美先生,通過光影效果強化力量感。
相比之下,寶馬“Dee”可就“文藝”多了,經典的“雙腎”變成了表情豐富的“雙眼”,同樣圓潤的車身極少有棱角,搭配相對緊湊的三廂身材,看著呆萌、傲嬌又可愛,就算是生氣,也是奶兇奶兇的。
所以從長相上,我覺得奧迪activesphere更“陽剛”一些,而寶馬“Dee”則多了些許的柔美。如果僅以顏值來選擇它們的用車場景的話,我肯定會選擇奧迪activesphere去跑長途和爛路,選擇寶馬“Dee”在城市里閑庭信步。
■定位不同的科技與狠活兒
當然,“戶外達人”和“社交達人”還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都有引領行業的科技與狠活兒。不過在智能化方面它們的著力點還是有所不同,也進一步強調了它們各自的產品定位。
奧迪activesphere此次發布的技術配置亮點大部分與駕控體驗有關,比如車輪部分,它在越野時輪圈可以自動打開,獲得更好的通風降溫效果,而在公路上行駛時則會主動關閉,以得到更好的空氣動力學表現。
還有車頭的“透明前艙”和車門底部的玻璃設計,都為車內駕乘人員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尤其是復雜的非鋪裝路面,讓駕駛者可以更好地預判周圍的情況。
還有更硬核的,奧迪activesphere可以將原本208mm的離地間隙再提升40mm,當然在公路上也會自動下降。另外概念車的后風擋可以向上滑動,與車頂后半部分疊在一起,類似于滑蓋手機的效果。這時后備箱就變成了開放式的后斗,奧迪activesphere也切換為皮卡形態,放個自行車、沖浪板,或是其它大件物品都不在話下。
而在動力方面,全輪驅動的奧迪activesphere前后電機綜合輸出功率可以達到325kW,綜合峰值扭矩為720Nm,同時它配備了100kWh電池包,續航里程將超過600km。同時搭配800V高壓快充,充電10分鐘即可增加300km續航。
進入車內,奧迪activesphere除了有可以自動收起的方向盤、踏板,極簡的中控臺,和中央扶手區的冷熱冰箱、吧臺以外,最有科技含量的就是數字生態系統,車內所有駕乘人員均可以通過佩戴AR眼鏡來查閱、操作該系統。
比如當車輛進入越野模式之后,生態系統可以根據指令,在座艙中央扶手區實時展現車輛周圍的3D地形情況,手動駕駛時還可以實景顯示最優路線、時速、經緯度方向、車輛狀態等信息。
另外當我們需要調節空調、音樂音量的時候,可以通過眼鏡找到車門兩側的虛擬旋鈕,然后將它移動到眼前進行設置。以上這些功能均不需要在奧迪activesphere的座艙內安裝任何屏幕,只需AR眼鏡即可呈現,手勢憑空操作。
這個眼鏡可不僅僅是在車內才能使用,當我們在正規雪場滑雪或是自行車道騎行時,這副眼鏡還能幫助我們進行實時導航,甚至在雪道“飛坡”時找到理想的落點。
寶馬“Dee”的技術和狠活兒我覺得大部分其實更適合在車里靜態體驗,它配備的是“BMW i 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的中央控制系統”,由BMW先進平視顯示系統(AdvancedHead-up Display)和混合現實交互界面(Mixed Reality Slider)共同組成。
其中BMW先進平視顯示系統也并不沒有使用目前常見的HUD顯示屏,而是投射到整個前風擋玻璃上面了,我們在這里切換混合現實交互界面,操作不同的功能。
混合現實交互界面一共有五層,分別是真實環境、駕駛信息、社交溝通、增強現實投影,以及虛擬世界。
比如當我們切換到“社交溝通”頁面,可以對親朋好友在社交媒體上的狀態進行點贊、評論等互動,還可以開啟專屬的聊天對話頻道。而在陌生環境時,我們可以將界面切換到“增強現實投影”,通過AR實景導航前往目的地。
最玄幻的就是“虛擬世界”界面了,這時前風擋會投射出完全數字化的“元宇宙”場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建立的虛擬形象在這里與其它小伙伴進行線上聚會、開趴、玩樂,不用擔心場地、時間限制,也不用為穿搭發愁,更不會制造垃圾和噪音。
所以如果我選擇與奧迪activesphere相伴出行,那肯定是去征服大自然,跋山涉水、上天入地,挑戰極限;而和寶馬“Dee”出門或許只會在城市中逛逛商場,看看電影,會會朋友,絕對不忍心開著它去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
邦點評
當然了,關于這兩款概念車,還有很多細節官方并沒有公布,比如奧迪activesphere在人機交互方面的能力和影音娛樂系統的配置,寶馬“Dee”則是動力系統和續航能力。不過概念車畢竟只是車企為了展現未來一段時間產品研發重心和氣質特點,所以從現有的信息中,我們就能看到奧迪和寶馬對于未來汽車的理解和定義。
其中奧迪希望通過activesphere展現以高度的智能化和綠色純電能源,為更多消費者帶來更舒適愉悅和環保的戶外體驗,讓大家享受出行,享受自然,這其實也延續了quattro和allroad的精神;寶馬則希望通過“Dee”展現汽車強化交互屬性,由交通載具演變為伙伴、助理、家人的可能性,讓大家出行期間也能做到“社交自由”。
這兩種理解其實也沒有高下好壞之分,只是汽車未來發展的兩個不同方向而已,相信每個人看法都會有所不同吧。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更傾向于奧迪activesphere所展現的未來,因為它可以讓我們暫時離開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社交圈,享受更純粹的出行樂趣。
那么小伙伴們,對于未來汽車的形態,你會站在誰一邊呢?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