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超過100萬臺銷量,為什么奇瑞的車能見度比較低。
(相關資料圖)
以上是最近看完奇瑞汽車銷量的一個思考。作為對比,去年比亞迪,全年賣出了186.85萬輛,我們身邊切實能感受到的變化也有目共睹,路面上的比亞迪產品確實是變多了。而今年同樣也賣出了超過100萬輛的奇瑞汽車,我們卻對此“無感”。
隨著去年12月份,奇瑞汽車以10.54萬輛單月銷量收官之后,去年奇瑞集團累計年銷量達到了123.2萬輛,也是首次年銷量邁入100萬輛級別。銷量構成當中,出口45.13萬輛,同比增長67.7%;新能源汽車銷量23.28萬輛,同比增長112.9%。
雖然去年是奇瑞汽車首次邁進100萬臺銷量,整個國產品牌市場中奇瑞銷量排名第四位,但,奇瑞汽車做成了一件全體中國車企都羨慕的事?
123萬輛,出口業務幫了奇瑞
最近十多年的時間里,奇瑞汽車在2010年全年銷量破過70萬臺大關;那時候長城、吉利,也勉勉強強到了40萬臺銷量。到了2020年,奇瑞年銷量73萬臺;長城、吉利早就突破100萬臺銷量。
奇瑞汽車這幾年的發展,多少有些大起大落。
好在2022年,奇瑞汽車也首次突破了100萬臺銷量大關。奇瑞汽車今年的銷量甚至反超了長城汽車(106.75萬輛),坐穩了中國車企的銷量第四的位置(第一長安汽車187萬臺、第二比亞迪186萬臺、第三吉利汽車145萬臺)。
不過,細細研究奇瑞汽車的銷量,會發現這個品牌選擇了另辟蹊徑,最終達成了年銷百萬的成績。
在去年9月份,奇瑞汽車銷量11.29萬輛,其中出口7.45萬輛,國內上險量3.84萬輛;1-9月奇瑞品牌銷量67.98萬輛,出口35.03萬輛,國內上險量上險接近33萬輛。也就是說,到去年9月為止,奇瑞的出口銷量和國內銷量幾乎持平,而在去年10月分,出口銷量已經接近國內銷量的兩倍,持續到去年12月,全年出口量達到了45萬輛。這個出口成績,讓奇瑞成了今年出口量最好的國產品牌。
對比2021年和2022年奇瑞汽車銷量,不難發現,促成這123萬輛的關鍵,其實是海外市場。2021年,奇瑞汽車國內全年銷量69.27萬輛,出口銷量26.91萬輛;2022年,國內銷量78萬輛,而出口銷量45萬輛已經是2021年的一倍之多。
去年,奇瑞把車都賣到哪里去了?
奇瑞的全球化,其實主要是向俄羅斯、巴西、埃及、智利、南非等國家出口;銷量比較好的是巴西市場,月均銷量3000臺左右,其次是俄羅斯、智利市場月均能滿足2000臺和1500臺的銷量。
而且,價格相對來說不算便宜。拿奇瑞汽車在南非的銷售價格舉例,瑞虎8 Pro MAX售價62.99萬蘭特(人民幣約為25.08萬元);同一市場內,奔馳GLA價格為76.72萬蘭特(人民幣約為30.5萬元)。俄羅斯市場,瑞虎8 Pro價格也能買到270萬盧布(人民幣約為26.3萬元)。
而國內市場的瑞虎8 Pro的售價,大概在12-17萬元之間,到海外市場,身價提升10萬左右,關鍵是銷量還不錯。
如果站在國內銷量角度來看,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目前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有傳統品牌、合資品牌、進口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國內的銷量成績,似乎對于消費者更有說服力。確實是這么回事,但,也不得不承認奇瑞汽車海外市場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又是短時間內其他中國車企無法成功復制或者說輕松復制成功的。
奇瑞出海模式,復制起來不容易?
2022年的奇瑞汽車,用123萬臺銷量這個成績,讓業界或者消費市場里看到了它身上的“閃光點”。奇瑞出口海外這個業務差不多經營了20多年,其中的十多年時間里,都是國產品牌出口銷量最好的,第一個出口20萬輛、第一個出口45萬輛的都是奇瑞。
不可否認,現階段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已經逐漸走向了成熟,燃油車、新能源車都一樣,開始有更多車企有了“把車賣出國”的想法和行動,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這些都是已經布局海外市場的企業。
把一款車賣到海外,并且能保證在海外賣的好,很難。
這不像是手機,這種幾千元價格相對低的產品,汽車則是大宗消費產品無論是哪個國家,車對于消費者而言都一樣。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定的難度,大概包含營銷成本高、渠道建設難、推廣轉化低、品牌忠誠度低、用戶沉淀弱這些問題上。
對比銷量來看,長城汽車2022年海外銷量17.3萬輛、比亞迪2022年出口銷量5.59萬輛、吉利汽車2022年出口銷量19.8萬輛,雖然收獲都不錯,但也都沒有接近奇瑞汽車去年海外銷量的成績。而且上面提到的海外發展困難點,也都基本打通,而且在渠道建設上有著更深層的優勢,這是需要花費時間來慢慢培養和建立的,短時間內打通一條高效、穩定的銷售渠道,可能性不大。
其實奇瑞的海外戰略開啟得很早,現在已經在海外建立完成了六大研發基地和10個生產工廠,渠道建設也相對成熟,而且用戶的沉淀上在南美洲做的確實不錯,是去年海外主要的銷量來源。
有人會認為奇瑞贏在了價格上,其實也不完全是。
首先不可否認的,奇瑞汽車在海外輸出的產品,價格確實要比國內高,而且還針對部分市場推出了本土化程度更高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在海外市場同級別中,又有著產品優勢。其實就是相比其他國外品牌,做到了相同品質的產品且有明顯的價格優勢,這也是奇瑞汽車出口能夠實現目前規模的基礎,這都是之前日韓汽車品牌曾經在中國市場走過的路。
奇瑞汽車的出海模式,復制難點在哪?就是當地的渠道建設問題,只要能把這條路打通, 就完成了第一大前提,之后就看自身產品的實力在當地市場能不能打。在這之后還得讓產品經歷市場驗證,讓用戶產生對品牌的忠誠度、讓市場對品牌產品有一定的認知與認可。
其實無論出海效果如何,國內的車企走向國際市場都是件好事,讓國產車型也能登上全球市場,這也是個大趨勢,而且走向國際市場也能促進企業在研發力度上的投入。簡單說,就是靠現有的成本優勢去海外賺錢,回來再研發投入到中國市場新品,最終優先受益的還是國內市場的用戶。
目前,國產燃油車偏向在低勢能的國家輸出,之前的日系、韓系品牌就是這么進入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而新能源方面,蔚來、比亞迪等品牌,開始走向高勢能區域,日本、歐洲部分國家。我們可以往遠了推測一下,之后如果奇瑞轉型新能源,那么燃油車所積淀下來的渠道優勢,會派上很大的用場,這點不可否認在新能源時代將會是個巨大的優勢,尤其是針對海外市場。
最后,來看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2010年,日本汽車出口483萬輛,同年,中國汽車出口54萬輛;到了2022年,1-10月,日本汽車出口為308萬輛,而中國汽車2022年1-11月出口300萬輛。不難發現,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汽車出口數量正在逐漸縮小。
或許在將來的一至兩年時間內,中國汽車的出口數量會反超日本這個汽車制造業發達國家,那時候,國內出口量突破40萬臺可能就不止奇瑞汽車一家。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