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能幫我拍個照嗎?和這幅畫一起。”這兩天,杭州市上城區白傅路停車巡管員吳寶英成了這條路上的“攝影師”,找她幫忙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
順著路人手指的方向,在白傅路西側圍墻上,一幅高約6米、寬約20米的巨型墻繪撲面而來——碧藍色水中,一位運動員以自由泳的姿態劈波前行,身姿矯健仿佛一個擺臂就會“沖”出墻壁。藍色泳帽上,五星紅旗閃閃發亮;紅色泳褲一側繡著拼音“ZHE JIANG”,浙江游泳隊隊員的身份呼之欲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浙江泳軍”怎么會“游”到西湖邊?原來,這是湖濱街道迎亞運“微改造、精提升”項目,作品由街道聯合浙江省游泳中心、中國美術學院青年師生代表共同創作、發起,以寫實風格展現了浙江游泳新生代的拼搏精神。
“從有靈感到創作完成,前后花了3個月。”中國美術學院青年教師陳驍說。江河湖水,是杭州對話世界的“名片”。在為墻繪挑選主題時,創作團隊第一個想到的意象就是水。“西湖、錢塘江、大運河、西溪濕地,杭州是一個和水緊密相連的城市,而游泳也是浙江的優勢項目。”為此,創作團隊找到了浙江游泳隊隊員張翼祥,以他為原型繪下了這幅巨型墻繪。
看似簡單的自由泳動作,要從水中“復刻”到墻上,卻是經歷了百來次的重復記錄和拍攝。22歲的張翼祥有著16年游泳經歷,擅長混合泳,怎樣捕捉到他最有代表性的瞬間?創作團隊在反復嘗試后,選擇了水下跟拍的方式。
“我們找了一位游泳隊隊員,手持攝像機,在另一條泳道跟著張翼祥游,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前后拍了一個小時,最終確定了仰視的創作視角和舒展的自由泳泳姿。”陳驍說,水下視角,能讓觀眾感受到向上的力量,賦予了畫面噴薄而出的動感,也體現了浙江運動健兒勇攀高峰的堅韌不拔。
采拍確定畫面后,創作團隊將張翼祥的動作瞬間畫了下來。在陳驍手中,記者見到了初始畫作,在巨幅墻繪前“薄如蟬翼”。“最終的作品,其實不單單是我的作品,更多的是屬于大眾的作品。”他說,面積超過120平方米的墻繪共有近200人參與創作,其中既有高校師生志愿者,也有路過的市民游客。
從勾勒輪廓到刷保護漆,每個人的一筆一線,都蘊含著對亞運的美好期許。“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公共藝術和公共美育,體現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亞運精神,同時也是踐行全民參與、共享亞運的理念。”陳驍說。
記者注意到,墻繪的上端左右兩側,從碧藍色漸變為褐紅色,向外延伸后仿佛和周邊樓房融為一體。在創作團隊看來,這體現了作品的因地制宜。“它不能像個屏幕一樣突兀地出現在這里,而是要像一幅畫中畫,嵌入其中。”
經過商議,創作團隊給這幅墻繪定名為《泳動·世界》,在動靜結合的畫作中,既寓意著水屬于世界,也體現了運動健兒的體育精神在世界上是共通的。
從一面再普通不過的灰白墻壁,蝶變為西湖邊的打卡地標,每天經過的小路有了一道新風景,這讓在附近工作的市民于女士驚喜不已。更讓她意外的是,這幅精心繪制的畫作并不是被“保護”起來的,而是歡迎大家“二次創作”。
“祝杭州亞運成功”“亞運有我”“亞運加油”……現在經過這幅墻繪,在運動員的泳姿下方,寫滿了市民游客對未來生活的心愿和對杭州亞運的祝福。遠遠望去,墻繪底部像是海底沙灘一般,“盛放”著大家的留言。陳驍透露,在巨幅墻繪一側,還將裝上數字交互大屏,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宣傳片和大眾祝福語。
“像這樣的留言,正是希望能通過氛圍感的營造,讓市民游客有真正的參與感,沉浸式體驗杭州亞運氛圍。”湖濱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湖濱商圈是杭州的“城市客廳”,結合杭州正在開展的社區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動,湖濱通過藝術創作,既為居民提供了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又通過這扇“窗口”向世界傳播了獨特亞運文化。
記者了解到,因為墻繪“出圈”的白傅路,是湖濱街道17條“韻味百巷”之一。此前,中山中路、柳營路等都在原有特色基礎上再次精雕細琢,全新亮相。目前,其余15條“韻味百巷”的設計方案都已定稿,將按照“一巷一主題”設計理念,打造出游線串聯的“博物館”,就像一幅活態旅游地圖。
在這幅巨型墻繪落成之際,張翼祥給記者發來了感受:“非常生動,比我想象的更震撼、更沖擊。”忙于訓練的他,沒能抽出時間去現場一睹畫作真容。這個00后杭州小伙說,遺憾沒有入選家門口的亞運會,但能通過這樣特別的方式為亞運助力,為家鄉添彩,是另一種特別的“參與”。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