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最近出現發熱、嗓子痛、食欲下降,口腔咽喉部還長了灰白色皰疹,去醫院就診說是得了皰疹性咽峽炎。這個病嚴重嗎?
手足口 & 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時期主要發生于 1-7 歲的小兒,尤其是 5 歲以下,4-7 月或夏秋季為發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每到高發季全國各地就診患兒人數劇增……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資料圖)
01
什么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為特征,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感染性較強,傳播快。
常見于夏秋季,主要侵犯 5 歲以下的小寶寶,而幼兒園(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是它們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
皰疹性咽峽炎,還有一個撞臉指數高達 99.99%,大家熟知的“表兄弟”——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上癥狀加以辨別:
1.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好發于5歲以下的兒童。
2.兩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癥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02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程表現
潛伏期(2-7 天):患兒沒有任何癥狀,但病毒會在體內大量復制。
前驅期(1-2 天):突然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 38℃-40℃,并伴有咽喉紅腫、食欲不振等癥狀。
水皰期(2-3 天):除高燒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現水皰。
潰瘍期:低燒或退燒,但也到了患兒最痛苦的時期,因潰瘍疼痛出現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現象。
提示:患病期間,家長要隨時監測孩子體溫,可使用物理降溫或服用退燒藥,防止高熱驚厥。
03
寶寶患皰疹性咽峽炎如何護理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很像,也是由多種腸道病毒(以卡薩奇病毒 A型、EV-A71 為主)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注:腸道病毒 71 型,enterovirus-A71,簡寫 EV-A71)常常表現為,急性發熱、咽部皰疹、咽喉痛、流口水、厭食、嘔吐甚至抽搐等。大多發生在 5 歲以下兒童身上,經過糞—口或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早教班、幼兒園容易成為重災區。
然而,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真相是尚無特效藥。
皰疹性咽峽炎目前同樣沒有特效藥,利巴韋林對其同樣沒有治療效果,至于抗生素,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若是寶寶不幸被纏上該病,也不必過分緊張,皰疹性咽峽炎屬于自限性疾病,多數患兒會在 4~6 日自愈。
這病也沒有特效藥,若無合并細菌感染亦無需使用抗生素,關鍵是對癥處理。
1.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離,居家隔離 2 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
3.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
4.口腔護理,飯后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
5.發熱患兒護理,衣被不宜過厚;鼓勵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勤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建議根據寶寶具體情況,及時就診。
04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當然,不要被它纏上才是最好的,如果想要保護好寶寶,平時要做好預防。
1.勤洗手
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續至少 20 秒。
2.勤通風
家中應每天開窗通風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鐘。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時,盡量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或者空氣流通差的地方。
3.勤清潔
寶寶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 20 分鐘或高溫消毒;寶寶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4.多鍛煉
日常帶寶寶適當的進行戶外運動,以達到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
5.少聚集
人口流動大的地方接觸到病原菌的幾率也相對的增加,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期間,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還需注意的是:6 月也需防范手足口病,它和皰疹性咽峽炎是“表兄弟”,患病后,也會在口腔內長皰疹。不過,對付這 2 種病,日常防護措施都一樣,家長們都記住啦~
來源:南寧疾控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