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黃岡師范學院 胡世剛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推動教聯體建設?!?022年,黃岡市選取了10所龍頭學校,開展教聯體試點。在此基礎,2023年,黃岡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在全域整縣推進融合型教聯體建設。
加快教聯體建設,助力建設教育強市,筆者認為,重點要建立六大機制。
內部治理共融共生機制。一是完善內部治理體系,包括加強教聯體黨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階段性建設行動計劃,以及內部管理規則等。二是建立成長溢出機制。將教聯體作為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不斷培育釋放新優質資源的孵化器和平臺。即“頭雁帶群雁”,“群雁”中孵化培養出新的“頭雁”作為牽頭學校另行組建新的教聯體。
教師隊伍共用共管機制。一是建立完善教師統籌管理機制。加強教師統一管理,形成與教聯體發展相適應的教師補充、職稱評聘、績效分配、評先評優、培養培訓、選拔任用等制度體系。二是建立完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教聯體內實行教師交流輪崗常態化,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可實行統一管理、打通使用。建立優秀骨干教師送教、走教制度。三是建立完善教師成長發展機制。通過共建教師發展中心、名校長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研修共同體、師徒結對等方式,開展教師培訓、校本研修,促進教聯體內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提升。
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一是推動教學教研共建共享。加強課程的統一管理和質量評價,加強對各成員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水平的統一監測,提高課程建設與實施水平。二是推動教學條件共建共享。統籌利用教聯體內各類教學場地資源,建立開放共用共享機制,提升資源使用效益。包括各成員學校的校外教育基地在內的社會資源也在教聯體內開放共享。
成效共測共評機制。一是構建評價標準體系。各地研制并完善教聯體評價制度。省教育廳組建省級教聯體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市、縣相應成立專家團隊,建立常態化視導診改制度。二是推動多方參與評價。建立教聯體建設第三方評價和群眾滿意度調查制度。三是一體化運用評價結果。將教聯體成員學校的發展情況作為對教聯體總負責人或核心學校主要負責人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教聯體評價結果作為職稱評聘、績效分配、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家校社共謀共治機制。要通過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教科研機構、學術組織、智庫、鄉鎮(街道)、村(社區)共建,共同支持教聯體學校建設發展工作。完善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訪等家校溝通渠道和制度。建立教聯體教職工代表大會或教職工全體會議制度。建立教聯體對外溝通聯系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定期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共筑良好生態。
保障共促共進機制。一是科學規劃布局。綜合考慮鄉村振興、人口流動、城鎮化建設、生育政策調整、地理環境、交通等因素,統籌考慮學校規劃布局。二是加強城鄉薄弱學校建設,不斷提升縣域學校辦學條件。三是強化師資保障。大力實施省級優師計劃、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落實鄉村中小學教師崗位設置傾斜政策。落實并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四是教育信息化賦能。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指導教聯體各成員學校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推進“三個課堂”常態應用。五是統籌相關經費,支持教聯體建設,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示范性教聯體。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