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十堰將配置6400臺“救命神器”
(相關資料圖)
并率先覆蓋鄉村
昨天,十堰晚報記者從市急救中心獲悉,市政府日前出臺《十堰市城鄉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實施方案》,將配置6400臺AED至城鄉公共場所、村衛生室、公辦中學、物業小區,以及景區、養老機構等處。這也是全國首地把自動體外除顫器普配到村衛生室。
什么是AED
AED中文學名叫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可供非專業人員使用,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被譽為“救命神器”。
這是安裝AED的柜子,底部有取出AED的說明,一旁還用圖文簡潔介紹使用AED的急救流程。
據了解,由于心臟驟停大部分都發生在醫院外,等到120醫生趕到時,基本已錯過最佳救治時間——黃金4分鐘。及時使用AED對猝死患者進行搶救,可以爭取最佳搶救時間,使心臟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運作,為患者贏得一線生機。
近年來,全國部分城市開始配置AED。今年3月27日,十堰市衛健委將40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分發到全市40家公共場所。十堰市急救中心調研發現,鄉村地區首位致死病種為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距離醫院較遠,很難及時急救,因此將AED配置到鄉村很有必要。
AED進校園
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共建,科學布局、覆蓋重點,部門聯動、屬地管理”的基本原則,這6400臺AED主要配置在城鄉公共場所300余處、村衛生室1856個、公辦中學(含中專技校)215所、物業小區1000余家等。
全市AED配置工作分三年時間完成。2023年底前計劃完成40%,2025年完成目標任務。《方案》要求各縣市區合理安排AED配置計劃和進度,依托市、縣120急救調度指揮系統建設AED管理平臺,實現全市AED信息化、科學化、標準化管理。
十堰市組織的心肺復蘇和AED操作培訓。
《方案》要求各縣市區政府相繼出臺落實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與措施。各地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將公共場所AED配置工作納入健康十堰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統籌推進配置工作。市衛健委制定《十堰市城鄉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技術規范及操作流程,加強配置點位的培訓指導。依托十堰市急救中心和各縣市區120指揮中心,建立全市AED配置應用信息管理和社會查詢平臺,建立AED電子地圖、導航和遠程管理系統,方便公眾查詢和使用。全市151急救中心(站)開展AED急救培訓,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