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能夠統領天下的朝代必然有著強悍的軍事實力,而英勇善戰、斬將搴旗的將軍自然是歷史風云中的焦點人物。
(資料圖片)
隋朝曾一統華夏大地三十七年,在這三十七年間隋朝的土地上先后涌現出十名大將,這些大將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為隋朝的建立與安定立下赫赫戰功。
雖然生活在熱兵器時代的人們已經不太能理解古人對冷兵器的追求,但這份名單依然可以帶我們一窺那個時代下尚武國家的強悍。不過,可惜的是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這些大將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兩大名相
提起隋朝的名將,就一定繞不開楊素與高颎,兩人作為開國大將,為隋朝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不過有趣的是,雖然二人在身份地位上極為相似,但后人卻對兩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評價。
高颎出身并不卑微,他的父親高賓曾是上柱國獨孤信手下的僚佐,還曾任職為刺史。而高颎自身也勤奮努力,踏實好學,在楊堅出任周靜帝的大丞相時就知道有這么一個曉暢軍事、精明能干的年輕人,于是提拔出任相府司錄。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里,戰事頻發,而高颎抓住了機會,在相州總官起兵叛變之際,高颎主動站了出來,提出由自己帶兵前去平復叛亂,而他大破反叛軍的戰功也促使他一舉成為了相府司馬。
隨后,他跟隨楊堅一路前進,最終輔佐楊堅建立隋朝,楊堅成為了隋文帝,而高颎也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以及納言,隨后又被任命為左衛大將軍。
在隋文帝登基之后,如何統一南北成為了他最關心的事宜,而高颎也擔起了為隋文帝分憂的重任,賞識人才的高颎很快就向皇帝推薦了韓擒虎、賀若弼兩名猛將,并提議讓他們分別擔任吳州與廬州的總管,為滅掉陳國,一統南北做準備。
公元581年,長孫覽、元景山帶領兩路隋軍對陳國發起猛烈進攻,碰巧的是,第二年春天,陳國皇帝陳宣帝駕崩,陳國只得派遣使者前往隋朝求和。
不久后,隋朝又將矛頭對準了突厥,而高颎再一次為皇帝與王朝沖在了最前面,帶領全軍消滅后梁,平定南陳。
可就是這樣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卻招來了隋文帝的猜忌,不但被貶為了平民,還被免去了齊國公的爵位,直到隋煬帝上臺后才再次得到起用。
不過在歷史中,人們對高颎評價極高,他為人謙遜、賞識人才的優秀品質為其在身后留下了極好的名聲。而同樣身為名將,楊素的口碑就要差上許多。
在滅北齊的戰役中,胸懷大志的楊素英勇參戰、奮勇殺敵,并跟隨著王軌大將軍一路救援彭城、俘虜吳明徹,為自己在軍中打響了口碑。
而后,他又跟隨上柱國的韋孝寬一路攻下淮南,并在此期間結識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楊堅。
從此之后,楊素便成為了楊堅堅定的追隨者,跟隨他一起走南闖北,平定動亂,而楊堅也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便授予其大將軍的稱號,后來又封他為清河郡公。
在隋朝建立后,跟隨楊堅一路走來的楊素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在后期進攻陳國時,楊素也曾上陣為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過,楊素的經歷雖然與高颎相似,但是不少歷史學家卻認為他的人品與氣度和高颎相差甚遠,在歷史中,他治軍殘忍、欺上瞞下、欺壓百姓,甚至為了利益不惜謀害曾經有恩于自己的楊堅,可謂是臭名昭著。
驍勇名將
除了兩位開國名將,在隋朝的歷史中還有許多驍勇善戰的大將,他們中有人精通武義成為一世傳奇,有人卻口無遮攔引來殺身之禍。
被高颎引薦了韓擒虎與賀若弼便是隋朝兩大名將。
韓擒虎是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位大將,他出身武術世家,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但就是這樣一名兇悍的武將卻在短短三年之后死于疾病。
這樣的人生軌跡為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歷史中的一些史書資料甚至記載其在離世后變成了閻羅王,更是將他杜撰為一世傳奇。
然而,同樣被高颎推薦上位的賀若弼卻沒有這樣傳奇的人生。賀若弼同樣出身武將世家,并且在軍事上有著不俗的才華謀略,作戰風格穩健、軍紀嚴明,無論是身為統治者的隋文帝還是跟隨在他手下將士都對這位將軍十分喜愛,甚至就連敵國陳朝的軍民中都有這位將軍的擁護者。
但是賀若弼卻性格急躁、居功自傲,一次在朝廷上更是出言不遜,批評朝政,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同樣出身于將領之家的長孫晟與韓擒虎有幾分相似,他精通騎射,甚至以自己的一身本事影響了整段歷史的走向。
在隋朝與突厥兵戎相接的歲月里,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隋朝制定出一份份精妙的作戰計劃,還常常深入戰場,將突厥部落殺得片甲不留,為隋朝平定突厥之亂立下汗馬功勞。
不同于前面幾位大將精通騎射,同樣身為隋朝大將的史萬歲更善于與敵人單挑,而這也使他在戰場上兇猛異常、無人能敵。
可惜的是,史萬歲雖然擋下了敵人投來的明槍,卻沒能躲過來自同僚的暗箭,驍勇善戰的史萬歲很快就引起了楊素的注意,而他顯赫的戰功更是招致楊素的嫉妒。
因此,楊素利用讒言抹殺了史萬歲的功績,而不服氣的史萬歲就被不明事理的楊堅命人在朝廷上活活打死。
軍中悍將
除了以上幾位大將之外,在人才輩出的隋朝還有多軍中悍將。
達奚長儒便是隋朝時期的一代名將,自西魏時期,年輕的達奚長儒就活躍在戰場上,為國殺敵,建功立業。
而后,隋朝建立,達奚長儒又奉命趕往便將,帶領部隊與突厥展開激烈角逐,其兇狠的作戰風格使敵人聞風喪膽,不過人有失手,馬有失蹄,達奚長儒同樣也在戰場上陷入過困境。
公元582年,他帶領的部隊被十萬突厥大軍包圍,而此時他的手下只剩才兩千多人。面對如此困境,達奚長儒毫無褪色,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搏斗。
兵器壞掉了就換肉搏,肉被打掉了就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法繼續與敵人廝殺,終于在鏖戰三天后,拿達奚長儒毫無辦法的突厥只得放他離開,而達奚長儒身上雖有五處重創,卻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
除了活躍在抗擊突厥戰場之上的將士們,還有許多將軍投身與抗擊反叛軍的戰場。
深受隋煬帝喜愛的來護兒出身貴族,他先是跟隨賀若弼四處征戰,隨后投奔了隋朝,開始逐步積累威信并先后參與討伐盛道延、遠征高句麗、平定楊玄感之亂等戰爭,立下赫赫戰功。
在隋朝的名將里,還有一位特殊的將領,不同于其他將領出身名門,劉方是匈奴的后裔,而這也給予了他做事果斷、有勇有謀的性格。
祖上常年服務于北周的劉方在成人后同樣跟隨隋軍四處殺敵,但那時的他在軍隊中沒有立下顯赫的戰功,直到公元602年,劉方順利帶領軍隊平定叛亂,逼降李佛子,使他在軍中地位驟然提升。
小結:
隋朝只短短統治中原大地三十七年的時間,相比于唐朝確實有些短暫,但在這三十七年間隋朝大地上卻涌現出無數強悍的武將,他們或為國家平定叛亂,或在邊疆保國家安寧。
在歷史的長河中,隋朝的種種優點往往會被盛唐的光芒掩蓋,但從隋朝大將的身上也不難看出,唐朝的種種成就身上有著隋朝的影子,而唐朝強悍的戰斗力早在隋朝的歷史中就悄悄埋下了種子。
不過,可嘆的是,雖然隋朝有眾多大將,卻這些人并沒有團結一心,在明爭暗斗中損耗了他人的生命,也損耗了隋朝抵御外敵的戰力。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