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何曉毅】
多年來國內公務員人氣高漲,甚至常常爆出某個職位成千上萬人擠獨木橋的大新聞。相比之下,隔壁的日本近些年卻出現了相反的現象。
【資料圖】
考公務員的人少了,日本政府急了
根據日本政府人事院的公開數據,日本公務員最高級別的“綜合職”(綜合職位)春季招考,2012年時有23000多人報考,今年(2023)只有14000余人報考;換言之,報考人數十年時間減少了近一半。
報考日本國家公務員最高職位綜合職的人數變化(圖/日本政府人事院)
不但報考的人少了,入職幾年內辭職的人也逐年增多。
作為公務員主力的25歲到39歲青壯年,2012年有1500余人辭職,2019年就有近2000人辭職。2016年入職的人中,有10%工作不到五年就辭職了。中央政府工作的國家公務員最高職位綜合職中,20多歲的,2013年有21人辭職,2019年這一人數多達87人。
日本中央政府中辭職的青壯年官僚人數變化
公務員失去人氣的現象更表現在,明治維新以來一直是日本中央官僚主力的東京大學畢業生,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越來越少,入職的人也越來越少。
要知道日本近代騰飛、戰后迅速崛起等,都和優秀的官僚組織密不可分。而日本中央官僚的主力,就是東京大學畢業生——再說具體一點,主要就是東京大學法學部的畢業生。甚至當年東京大學創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優秀官僚。
東京大學考入中央官僚的人數變化
報考人數減少,優秀人才也就相應減少。如此現狀,讓日本政府感到了危機。最近報道,時隔30年(不是3年!),今年終于要給公務員漲工資了,特別是提高新人起薪,以吸引人才——本科學歷起薪每月增加1.1萬日元,高中學歷起薪每月增加1.2萬日元。
日本政府刺激計劃的有關報道
為了增加公務員魅力,甚至還推出了可選擇的周休三日制度。也就是說,在工作量和工作時長不變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周休三日。注意,這個制度,發揮著日本政府一貫的文字游戲功夫,是在每周總工作量和工作時長都不變的情況下的周休三日,不是真的讓你每周休息三天。
為什么國家公務員在日本不再吃香?
為什么當年那么有人氣的國家公務員,現在卻淪落到要靠政策刺激人氣的地步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長期以來的少子化現實,年輕人實際人數越來越少,全社會都在爭奪人才,相應的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也在減少。這部分算是自然減員。
其次就是收入低,經濟上缺少魅力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經濟駛入漫長的通縮隧道,當初號稱是“失去的十年”,后來是二十年,再后來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如此長的時間,經濟不但不增長,甚至還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家的收入也都停止了增加,甚至減少。
日本公務員的薪水制度是每年人事院調查民間收入情況,根據民間收入變化,勸告政府增加或減少公務員工資。經濟下滑,民間收入不增反降,公務員的收入也隨之縮減。不但縮減,為了支援東日本大震災災害重建,還新增了“復興特別所得稅”,稅率2.1%。收入減少了,賦稅增加了,雪上加霜。
但這一時期大家收入都在減少,相比而言,公務員是鐵飯碗,身份和收入都有保證,還是很有魅力的。所以有段時間,特別是十幾年前日本有一個所謂的“就業冰河期”,公務員崗位特別有人氣,報考人特別多,競爭很激烈。那個時期你如果到日本的大學校園走一遭,肯定會看到不少“公務員講座”的招生廣告——是的,跟國內差不多,報考公務員,拿到鐵飯碗,是當時很多學子的追求。
變化出現在數年前。日本就業狀況發生變化,多少年以來的少子高齡化,結果就是日本社會出現嚴重人手不足的現象。為了留住人才,很多企業開始漲工資,特別是校招時為了吸引畢業生,大部分都增加了起薪。可是公務員這邊,這些年卻一直沒有動靜,與民間收入漸漸拉開了距離。
筆者體感的變化表現在學生對公務員講座的態度上。十多年前很多學生課余都去上這種補習班,準備報考公務員。你如果有事想要學生幫忙,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有公務員講座,對不起”。但最近這些年來,這種現象明顯少了,校園內的公務員講座廣告也沒有過去多了。我們校園里貼的公務員講座廣告,顏色已經很淡了,顯然半年一年都沒換過。
其三,僵硬的年功序列制度,今天的年輕人不想熬了。
公務員原則上是年功序列制,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基本上不要指望因為你能力強、因為你勤奮,就能被破格提拔。一般行政崗位也還罷了,具體到需要專業知識的專業崗位(日本稱專門職),與民間就區別大了去了。
日本公務員一般分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各公務員又分綜合職和專門職(專業職位)。綜合職一般文科學生報考,而像通訊、數碼、化工、氣象、土木建筑等等牽扯到理工專業知識的專業公務員,只能是學理工的學生報考。但是日本這些年民間缺人,特別是缺理工人才,理工人才基本上屬于被搶的范圍。他們進入民間企業后,如果自己努力,如果有本事做出特殊貢獻,就會受到企業的特殊待遇,甚至獲得破格提拔(日本這些年企業用人有變化)。
但是如果是公務員,對不起,你只能是一顆螺絲釘,只能老老實實按部就班,不論你作出多大貢獻,也永遠都是論資排輩。這個系統絕不會因為你優秀,為了提拔你表彰你獎勵你而打亂整個公務員系統。所以你在公務員系統當一個專業公務員,基本上不要考慮提高自己專業知識,不要考慮作出什么特殊貢獻。也因此,日本現在理工系專業公務員非常沒有人氣,很多地方政府因為好多年都招不到一個人,干脆取消了專業公務員招考。
資料圖來源:NHK
順便說一句,因為沒有專業人才,所以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規劃、技術、標準之類,地方政府只能由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一般公務員做。中央政府也好不到哪兒去。新冠疫情肆虐時日本政府推出的健康碼不斷出問題,最后不了了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里邊缺少相關技術人才,只能一股腦委托給電通等寄生蟲公司,任由這些公司薅羊毛,還幫這些公司數錢。
公務員失去人氣的最大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公務員身上的光環沒了——公務員不再是受人尊敬和敬畏的職業,而成了工作時間長、工作繁重、不受人待見,從上級到普通市民任誰都能指著鼻子罵的職業。
在日本,公開的認識是,公務員的勞動環境,比社會上的黑心企業還黑心。
比如中央政府各要害部門的公務員,也就是政府中樞的中央官僚,曾經都是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生的天下,他們突破最難關考試,進入中央政府各部委,大都懷著一種舍我其誰的豪情,要施展自己的才華。明治維新以來,他們確實也都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政治家促成了日本的騰飛和復興,受到了社會上下的尊敬。
但是,這些年圍繞日本中央部委公務員的環境變化太大了。
首先,他們服務的政客水平越來越差,差到扶不上墻。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多黨制、選舉制,所有政府部門長官都由當選的國會議員也就是政客擔任??墒钱斶x的這些政客都是些什么玩意兒呢?
執政黨自民黨里最多的就是二世或三世甚至四世,靠父輩或祖輩的地盤資金影響力當選,與個人能力毫無關系;還有很多演員、歌手、體育明星、文化人等所謂名人,靠名氣當選,與行政能力和政治常識等也毫無關系;還有通過各種交易被推舉出來參加選舉的,基本上也不能指望其有什么本事。這些人昨天還是一個毫無政治經驗和行政能力的素人,選舉后突然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國會議員,又因為某種原因,比如政權想要人氣等,突然就被推成左右國家命脈的某個部委的長官。
好了,這種政治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執政黨和在野黨成年累月在國會辯論,也就是互扯互懟。這些人要本事沒本事,要知能沒知能,你讓他怎么回答野黨的提問?所以他們的所有答辯詞,都得靠手下的官僚也就是公務員操刀。
這些公務員在國會辯論期間,每天通宵達旦替政客準備答辯詞,還絕對不能出錯。出了錯政客不會承擔自認,只能自己了斷。長年累月在過度勞累和高度精神緊張情況下工作,工資又不高,待遇也不好,服務的對象怎么看都是遠不如自己的白癡,你說精英公務員還有多少人愿意一直那么默默貢獻下去?現職官僚都心灰意冷,那怎么還能指望有才有能的精英學生高高興興去赴湯蹈火?
中央政府公務員過勞自殺的相關報道
當然,公務員還要承受來自社會的各種責備和誤解。只要發生什么狀況,大家責備甚至當面謾罵的就是公務員。他們被罵了還不能還口,還一定得笑臉相對,長久以往,精神消耗極大。有個別地方政府給每天對接市民的窗口公務員發放特殊津貼,意思就是精神補償,結果被好事的市民發現,公務員又成了被批判的對象,特殊津貼最后當然是取消了之。
至于國家公務員要全國流動,很難有安定生活,算是矯情,就更不用說了。
結語
話說回來,雖然每年報考人數減少,現職公務員也有很多人炒政府魷魚,但還是有大量的人想當公務員。總體而言,日本的公務員比起很多民企職員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與少子高齡化和經濟發展后出現的很多問題一樣,日本公務員當下面臨的一些困境,或許以后也會在我們國家出現。當然,就報考人數問題,現在說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確實太早,畢竟目前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仍相信——“宇宙的盡頭是編制,編制的盡頭是公務員”。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