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次貸危機,全稱應該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按揭貸款的危機。
2、而顧名思義,次級按揭貸款,是相對于給資信條件較好的按揭貸款而言的。
3、因為相對來說,按揭貸款人沒有(或缺乏足夠的)收入/還款能力證明,或者其他負債較重,所以他們的資信條件較“次”,這類房地產的按揭貸款,就被稱為次級按揭貸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 相對于給資信條件較好的按揭貸款人所能獲得的比較優惠的利率和還款方式,次級按揭貸款人在利率和還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嚴格的還款方式。
5、這個本來很自然的問題,卻由于美國過去的6、7年以來信貸寬松、金融創新活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
6、這樣一來,次級按揭貸款的還款風險就有潛在變成現實。
7、在這過程中,美國有的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縱容次貸的過度擴張及其關聯的貸款打包和債券化規模,使得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次級按揭貸款違約事件規模的擴大,到了引發危機的程度。
8、 次貸危機發生的條件,就是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停止上漲。
9、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知道,次級按揭貸款人的資信用狀況,本來就比較差,或缺乏足夠的收入證明,或還存在其他的負債,還不起房貸、違約是很容易發生的事。
10、但在信貸環境寬松、或者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因貸款人違約收不回貸款,它們也可以通過再融資,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即可,不虧還賺。
11、但在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下降的情況下,再融資、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就不容易實現,或者辦不到,或者虧損。
12、在較大規模地、集中地發生這類事件時,危機就出現了。
13、 美國次房危機的苗頭,其實早在2006年底就開始了。
14、只不過,從苗頭發生、問題累計到危機確認,特別是到貝爾斯登、美林證券、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外宣布數以百億美元的次貸危機損失,花了半年多的時間。
15、現在看來,由于次貸危機的涉及面廣、原因復雜、作用機制特殊,持續的時間會較長,產生的影響會比較大。
16、具體來說,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因。
17、 首先,它與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去一段時期由松變緊的變化有關。
18、我們知道,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周期。
19、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達到過去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反映在房地產市場上,就是房貸利率也同期下降。
21、30年固定按揭貸款利率從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調息按揭貸款利率從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22、 這一階段持續的利率下降,是帶動21世紀以來的美國房產持續繁榮、次級房貸市場泡沫起來的重要因素。
23、因為利率下降,使很多蘊涵高風險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房產市場上有了產生的可能性和擴張的機會。
24、表現之一,就是浮動利率貸款和只支付利息貸款大行其道,占總按揭貸款的發放比例迅速上升。
25、與固定利率相比,這些創新形式的金融貸款只要求購房者每月擔負較低的、靈活的還款額度。
26、這樣,從表面上減輕了購房者的壓力,支撐過去連續多年的繁榮局面。
27、 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開始了逆轉;到2005年6月,經過連續13次調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高到4.25%。
28、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標志著這輪擴張性政策完全逆轉。
29、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貸的成本,開始發揮抑制需求和降溫市場的作用,促發了房價下跌,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大量增加。
30、 其次,它與美國投資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和投資環境過去一段時期持續積極、樂觀情緒有關。
31、大家知道,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加大,全球范圍利率長期下降、美元貶值、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使流動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激發追求高回報、忽視風險的金融品種和投資行為的流行。
32、作為購買原始貸款人的按揭貸款、并轉手賣給投資者的貸款打包證券化投資品種,次級房貸衍生產品客觀上有著投資回報的空間。
33、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中,它能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34、 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性,吸引了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歐亞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需求更加興旺。
35、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許多房貸機構降低了貸款條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級房貸產品。
36、這在客觀上埋下危機的隱患。
37、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包括歐亞、乃至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均參與了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產品的投資,金額巨大,使得危機發生后影響波及全球金融系統。
38、 第三、與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忽略規范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行為有關。
39、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的增大。
40、在過去幾年,美國住房貸款一度出現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
41、歷史上標準的房貸首付額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現了負首付。
42、房貸中的專業人員評估,在有的金融機構那里,也變成了電腦自動化評估,而這種自動化評估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驗證。
43、 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靜悄悄”地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向投資者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
44、突出的表現,是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露房主不僅難以支付的高額可調息按揭付款、而且購房者按揭貸款是零首付的情況。
45、而評級市場的不透明和評級機構的利益沖突,又使得這些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
46、 在美國,有的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定義為"說謊人的貸款",而在這些交易中,銀行和金融充當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
47、按美國投資家吉姆?羅杰斯的話說,"人們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頭款、甚至在實際上沒有錢的情況下買房子,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唯一的一次",這"是我們住房市場中有過的最壞的泡沫,也是我們需要清理的最壞的泡沫" 。
48、 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和全球范圍的又一次信用危機,而從金融信用和信任角度來看,它被有的經濟學者視為“美國可能面臨過去76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沖擊”。
49、消除這場危機,因而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