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改造后的羽毛球場。
這兩天,海曙區集士港鎮春華社區邀請集士港片各村社的居民、村民,到印象花都麗苑小區新改造的地下羽毛球場,聯合共建開展“亞運手牽手文明心連心‘羽’你齊共享”羽毛球友誼賽。
賽場上,扣殺、劈殺、吊球……選手們揮拍有力、身姿矯健,在激烈的對決中攻防結合、愈戰愈勇,干脆利落的擊球聲響徹全場,每一贏球都有隊友的歡呼和掌聲。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地下羽毛球場在幾個月前還是一個閑置的地下倉庫。
羽毛球場位于印象花都麗苑小區4幢的地下室,之前作為地下倉庫,臨時擺放了很多雜物。“小區有很多愛好羽毛球的居民,我經常會看到他們在會所的地下平臺這邊打球。但里邊都是水泥地,很不安全,就想著找一塊合適的地方改造一下滿足居民運動所需。”小區居民自治站理事長應秋國跟記者說起建設羽毛球場地的初衷。
在小區自治站的推動下,物業、業委會及居民代表不斷聽取居民意見,就場地選址、出資,以及場地布局、地面材質、照明設施等重點環節召開多次協商會議,最終確定場地改造資金來源為小區的公共收益,同時物業及小區志愿者出力。
隨后,經多方比價后,自治站選定了一家建設公司并全程監工,更有熱心居民聽聞小區羽毛球場地建造計劃,自告奮勇參與場地清掃、器具搬用等,極大減少了人工成本。
在改建過程中,小區業委會考慮到原本地下車庫的環氧地坪無法匹配羽毛球運動的場地要求,還自掏腰包在原有基礎上鋪設雙層專業運動地膠材料,迭代更新做到了“一場多用”:工作日晚上及雙休、節假日,年輕家庭打羽毛球;工作日白天,老年人還可以打氣排球。
出于安全考慮,自治站還在場地入口處安裝了警示燈,提醒地下車庫的過往車輛,并在場內安裝了地下新風系統保障空氣流通。
“這次,我們業委會一共花費了13000元左右,全部來自小區公共收益。”小區業委會主任唐海軍告訴記者,他們小區的公共收益來自商鋪出租、停車位出租和廣告,每年大概有將近50萬元。除了用于小區公共事務外,還會在年底向居民派發一些福利。
寧波晚報記者林偉通訊員張琦呂樂文/攝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