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2、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3、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資料圖】
4、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5、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6、稱呼如下: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7、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8、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
9、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10、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11、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12、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
13、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14、是清明節的別稱 清明節又叫鬼節、冥節、掃墳節、思親節、聰明節,死節呃,可能有寒食節,因為寒食節的最后一天是清明節,還有踏青節、三月節。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