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有悲歡離合,下一句是月有陰晴圓缺。
(資料圖)
2、出處《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闋詞。
3、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
4、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
5、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致。
6、全詞賞析: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
7、“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8、”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
9、“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10、詞人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
11、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
12、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3、”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14、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
15、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
16、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
17、很有哲理意味。
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19、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2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1、全文作者翻譯賞析人們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伏晴出、團圓虧損,這些事古往今來難以讓人稱心。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