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 鷗編輯/ 周 洲設計/ 師玉超來源/ The Next Web,作者:Ioanna Lykiardopoulou,圖源:TU/ecomotive
一輛電動汽車能夠在行駛過程中凈化空氣?聽起來確實像一個白日夢,但位于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一群學生將它變成了現實。
【資料圖】
這個團隊名為TU/ecomotive,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創造環保概念汽車。
2022年,TU/ecomotive推出了概念車Zem,名字來源于“零排放交通(zero emission mobility)”。它是一款乘用電動車,不僅為實現車輛碳中和鋪平了道路,而且在行駛過程中還能凈化空氣,反過來進一步為城市環境減碳。
Zem于2022年7月在海牙的Louwman博物館揭幕。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了,一個由32名學生組成的團隊在12個月內創造出這樣的汽車,那么汽車行業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呢?
“我們受到了歐盟綠色協議的啟發?!睋蝂em項目團隊經理的工業設計系學生路易絲·德拉特(Louise de Laat)在采訪中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真的很想制造一輛碳中和汽車。這也是我們持續關注零排放交通的原因?!?/p>
只是一個過濾器
這款車能夠在駕駛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要歸功于一種稱為直接空氣捕捉(CAP)的創新技術,它將二氧化碳“捕獲”到一個過濾器中。專門的二氧化碳捕獲技術公司Climeworks和Carbyon等已經通過大型裝置使用這一空氣凈化方法,Zem團隊決定將它帶到汽車上。
而它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簡單,在駕駛過程中,空氣通過汽車進入一個自行設計的過濾器,它開始捕捉并儲存二氧化碳,使凈化后的空氣流出車外。這一過程也相當于抵消了車輛生命周期的總排放量。
那么過濾器飽和時,會發生什么?
“我們為此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充電桿?!甭芬捉z解釋說,“當Zem在充電時,你可以把過濾器取出來,并把它放在桿子里面一個特殊的槽里進行清洗,清洗過濾器的時間與充電的時間差不多。同時,吸收并保存在罐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被重新利用,比如制造碳纖維?!?/p>
為了提高車輛的可持續性, TU/ecomotive為這輛車配備了雙向充電技術,即使在不使用時,它也可以向家庭提供電力。
全方位可持續
為了實現高水平的可持續性,TU/ecomotive還使用了3D打印。該團隊與合作伙伴(如CEAD和Royal3D)合作開發了汽車的基本結構,也就是單體和車身面板。
路易絲表示,他們還利用3D打印制造了內飾部分,包括汽車座椅外殼、儀表板、中控臺、方向盤和車頂橫梁。
這種制造工藝幾乎沒有材料浪費,因為各種汽車部件都是按照所需的準確形狀打印的。同時,他們使用圓形塑料進行打印,都是已經使用過的顆粒,可以切碎并在其他項目中重新使用。
整個Zem的設計都體現著循環性的愿景,例如,座椅的裝飾材料是由菠蘿生產過程中釋放的殘留物制成的。車頂軟墊和地板墊由海洋塑料組成。此外,通過與Black Bear Carbon公司進行合作,從磨損的輪胎中回收的黑碳已經被再次用于電動車的涂層和輪胎。
因此,該概念車在生產階段做到了盡可能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材料的類型、它們的易分離性和循環性,都有助于將使用結束階段的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在較低水平——尤其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
但是,根據路易絲的說法,在通過生命周期評估(LCA)方法給Zem的整體排放量評估具體數字時,他們遇到了困難,這也揭示了行業中的一個空白。
她說:“我們需要從我們獲得零件的合作伙伴那里獲取大量數據,而他們中的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產品的確切生命周期評估?!?/p>
此外,Zem確實成功地實現了在最大程度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但仍有一些缺點,需要更多工作,以使其規?;虡I化。
“如果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制造一輛汽車,肯定會有一些缺陷,需要改進。”她說,“在美國時,Zem在底特律賽道上開得很順利,但越接近車輛,就越容易暴露缺陷?!?/p>
學生和商業伙伴的雙贏
現在,Zem項目結束,一個新的項目已經開始——下一款概念車。熱愛創新的學生斯蒂恩·普萊肯波爾(Stijn Plekkenpol)是新項目的負責人。
他說:“我們現在想做的是在2030年之前建造一輛氣候友好型汽車。一輛可以銷售、生產的汽車,它對環境有積極影響,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同時,路易絲會繼續研究過濾技術,期望Zem能夠進入大規模生產。畢竟,一個學生團隊成長為一家創業公司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兒。
這兩位團隊負責人解釋了在這樣的校園團隊中運營著怎樣的商業模式。
“我們有很多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們大多數都來自埃因霍溫的Brainport地區,以研發密度高而聞名,被稱為荷蘭的硅谷?!甭芬捉z說。
這些合作伙伴通過提供零件、材料、知識和資金支持來支持該項目。至于他們獲得了什么回報呢?路易絲總結了三個主要好處:校園招聘、自身品牌的曝光率、與帶來大膽想法的年輕人合作,為自己帶來靈感。
正如Zem所展示的那樣,我們應該相信年輕一代的創新理念,進一步尋求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可能性。
斯蒂恩的新項目成果預計在7月27日揭曉,我們已經迫不及待了。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