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來廣東國際賽車場,這里是個我挺有感情的地方,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個跨年夜,我就是在這里度過的,那天我自己一人來到這里,雖然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但這里有一場六小時耐力賽。
(資料圖)
耳旁充斥著轟鳴,鼻腔呼吸的都是汽油未被完全燃燒所產生的刺鼻尾氣,不時還有響胎甚至碰撞的聲音傳來。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真正意義上的賽車。
這次來,倒也不是因為賽車,而是為了試車,試一輛看起來很厲害的車。有多厲害?261馬力,405牛米,可變截面渦輪技術,9AT變速箱,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eCDC電控可調懸架,Panamera Turbo同款兩段式尾翼,米其林e·Primacy電車舒適節能胎……蛤?
雖然它好像裝錯了輪胎,但那一系列的機械硬件配置無不挑逗著我這個Giulia車主的神經,我倒要看看是誰這么厲害。
噢,是MG7,一輛“英國超跑”。
兩驅好還是四驅好?
我們直入主題,先講MG7開起來怎么樣。
261馬力和405Nm這組參數著實不容小覷,要知道,我280馬力的Giulia“也才”400Nm,我們這個級別的高功率2.0T基本上扭矩最高也都是在這個整數點上,比如寶馬330i、捷豹的P300動力等。MG7的這個405Nm就很有挑釁意味。
體驗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直線加速。
說實話這第一個項目就讓我感受到了MG7的強以及MG的“不夠強”。
首先是動力確實充沛,但由于MG7僅提供前驅布局,所以這動力顯得有點無處安放,全油門不僅一擋打滑,升二擋之后還能繼續滑,并且在滑的過程中我的雙手能感覺到方向盤在跟我微微地較勁,扭矩轉向跡象明顯。這時候我就在想,要是這車能有個四驅是不是會好些?
可是我又想到,當初我在試領克03+的時候想的是:這車要是沒有四驅是不是會好些?
不過考慮到這輛用于直線加速和緊急制動體驗的車已經身經百戰,輪胎慘不忍睹,況且它本來就是一套“錯誤的輪胎”,如果換成米其林的PS系列,情況應該會好一些。
按理說,e·Primacy和PS4、PS5應該屬于價位差不多的輪胎,MG給這款車配e·Primacy,也許不是出于成本的考慮,他們大概真的只是想讓這車更安靜、舒適、節能一點。但既然你硬件都已經堆得這么天花亂墜了,這套舒適節能胎就有那么點“毀所有”的感覺了。
而在過彎的能力上,為了抑制大馬力前驅車容易產生的推頭,MG7配備了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這在同級別的車型中是很少見的,并且他們直接把E-LSD的開關放在了儀表板左側。但E-LSD打開后的效果確實顯著,車頭在極限狀態下會更聽話。
▲ 美中不足的是這一片都是觸控鍵,操作起來不太順手在8字繞樁的項目上,E-LSD充分展現了它的能力,同樣大顯身手的還有很高的車身剛性,MG7的抗扭轉剛度竟然達到了31000N/deg。
▲ 車身造型復雜而夸張,這對沖壓工藝是有要求的,不過跟車身抗扭剛度倒是關系不太大在賽道大直線上,這輛MG7在中后段的動力表現也依然充沛,當時在賽道試駕領克03+(兩者馬力差不多)的時候就覺得四驅系統拖累了中后段的動力表現。
所以兩驅的MG7和四驅的領克03+,我這次站兩驅的MG7。
當然了,動力的傳輸效率也跟其他因素相關,驅動形式只是其中之一。
變速箱則是另一大因素,不過這里要說的并不是9AT的傳動效率,而是變速箱無論是換擋的執行還是換擋的決策都不算優秀,尤其是手動模式,升擋反應慢,降擋降不動,還不如不要手動模式。唯二能找到的亮點,一是平順性還不錯,二是運動模式把轉速吊起來能夠提供不錯的動力響應。
說到動力響應,MG7搭載的可變截面渦輪技術確實能夠讓它在各種轉速下都有不錯的動力響應,即便不用運動模式,普通模式千來轉的時候,動力響應比我的Giulia那是好得多。而油門響應方面也做得比較跟腳,在賽道上駕駛,彎中需要通過油門微調車身姿態時,它都能夠很好地服從。
總的來說,在與運動相關的方面,MG7顯然不是完美的水平,主要不足就在于變速箱和輪胎。而E-LSD是我認為MG7身上最加分的東西。
與運動無關的那些
再來說說跟運動無關的東西,首先說說排氣聲浪。MG7的排氣聲浪那可是一點都不低調,雙邊四出帶閥門,Giulia看了都搖搖頭。在市區駕駛MG7,我勸你善良,把運動排氣關掉,一來你不會那么容易被交警盯上,二來不要吵醒好不容易睡著的小寶寶。
是啊,我女兒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不時被炸街黨吵醒,而我其實不僅因為這個原因而對過于高調的排氣表示抗拒,我自己在駕駛MG7的時候,也覺得沒有必要這么響,其實03+也是如此,可能是因為我已經3字頭歲數了。但還是有人需要高調的,我還是再次奉勸,不要輕易開閥門。
嗯?你肯定會問了,這排氣難道不是跟運動有關的東西嗎?其實它對于動力輸出的影響并不大,主要是強調一種運動氛圍感。我認為跟E-LSD比起來,這運動排氣甚至算得上是可有可無。
▲ 雖然你看到的四出只是裝飾,但里面著實是有真的四出,“美中不足”的是內側的管口并沒有對齊裝飾口,考慮到閥門在外側,內側管口常用,所以內側裝飾口有可能會被熏黑關于運動氛圍感,我認為MG7在外觀上營造的運動氛圍感比車廂內部要足。雖然MG7這套設計一定會受到爭議,但我是覺得挺好看的,你也許接受不了下探得如此低的車頭,可是你難道就能接受高得像五層牛堡一樣的領克?
▲ 其實MG為了做到這么低的車頭也是費了功夫的,打開引擎艙蓋你就會發現,里面的豎向空間已經被利用到盡車身的后半部分我認為算得上美輪美奐,能在我眼里美輪美奐的車還真的很少,不過我是“反人類審美”,僅供參考。兩段式升降尾翼也是恰到好處,如果我說這尾翼張開之后比Panamera Turbo更協調,會不會有人說我被充值了?
另一方面,我覺得MG7好看是因為它的設計元素、細節處理手法是很統一的,下圖便是一些證據,但不知道各位能否理解我的意思。
雖然MG7是個溜背、掀背車,但后排頭部空間還是盡可能地挖了出來,我身高175cm剛好夠用,膝部空間倒是有兩拳,比我的Giulia大也比領克03大。而前排的頭部空間就相當充裕了,我們上賽道需要戴頭盔,我原以為戴了頭盔會坐不進去,戴上之后發現竟然還有余量,這得益于它有較低的坐姿。
車廂內部就簡單一些了,并沒有過多地突出運動元素,只是方向盤上有個X-Mode按鍵,以及啟動按鍵有一點戰斗氣息。整體內飾以簡潔為主,我反倒覺得雙聯屏有那么點普通,屏幕里的UI充滿了電競味。不過說到味,坐進MG7的車廂里能夠聞到一絲清香,并不是那種新車異味,而是有點像捷豹車里的氣味。難道是英國血統使然?
▲ 無框車窗也為MG7有所增色再補充一些日常駕駛場景下的體驗,MG7很顯然是一款偏運動取向的車,這樣的車其實很難把日常駕駛的舒適性兼顧好,雖然也有特例,比如Giulia。
▲ Trophy的標識只有在左側C柱出現,右側沒有,這是我從MG6的時候就感到迷惑了的問題MG7搭載的輪胎規格比我的Giulia要完全大一號,為245/40 R19,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有點太大太薄了,因為這個級別的車型受制于底盤平臺、價格成本等因素,底盤規格不可能給得太高,雖然有mCDC電調懸架,但前橋本質還是麥弗遜的結構,濾振能力先天不如雙叉臂。而且即便你把mCDC調到最軟的狀態,它也還是太硬了點,所以過完減速帶會殘留較多的顫動,這對于行駛高級感打了較多的折扣,也許是它搭載的mCDC調節范圍比較窄。
另外,轉向回饋力也有三個等級,我上車的時候默認最重的模式,當時我就覺得這套轉向很不自然,但我調到最輕的模式之后,感覺就對了。盡管這時候X-MODE會認為你的運動指數只有92%……
運動是國產轎車的唯一出路?
雖然我把MG7調侃為“英國超跑”,但大家都清楚,MG的產品研發早已是中國成果,只是英國人似乎不是那么清楚這一點(英國人現在還挺認這個品牌的,他們好像依然把這個品牌當作自己的民族品牌來看待,其實也挺好)。MG7顯然也是一款自主品牌推出的偏運動的轎車,然后你會發現,這兩年我們自主品牌推出了不少想走運動路線的轎車,仿佛這是自主轎車的唯一出路。
MG7算是這里面定位比較高,并且在運動屬性上有殺手锏的一款車,畢竟它算是個中型轎車,而其他的領克03、長安UNI-V、傳祺影豹等都屬于緊湊型轎車。
那就有個好問題了,20萬的預算你會買一輛便宜點但改裝潛力大的車來改裝,還是會把預算都放在一輛原廠規格高一些的車身上?
如果是前者,那么本田手動型格應該是你的菜,如果是后者,領克03+和MG7更好。而在領克03+和MG7都有亮點卻都不算非常極致運動的車之間,我認為MG7開起來更有趣。
現在還有一個懸念,那就MG7到底賣多少錢。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