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就是:天上天下無有更超勝佛陀的,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無量世界里也找不到更超勝佛陀的了,我盡見了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一切之中沒有能超勝佛陀的。
2、這句話出自于《大藏經》中《佛本行集經》,本經是以曇無德部所傳的佛傳為主,集合摩訶僧祇、薩婆多、迦葉維(一作迦葉遺,迦葉惟)、尼沙塞(一作"彌沙塞")四部所傳,以及《譬喻經》等異說而成的一部綜合佛傳。
(資料圖)
3、本經也特別指出五個部派各有其不同名字的佛傳:摩訶僧祇師名之為"大事",薩婆多師名之為"大莊嚴",迦葉維師名之為"佛生因緣",尼沙塞師名之為"毗尼藏根本",曇無德師名之為"釋迦牟尼佛本行"(見本經第六十卷)。
4、擴展資料: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云童子供養然燈如來得到授記,又從然燈到迦葉的十五世佛,釋迦前身也都供養得到授記。
5、這十五世里包含著賢劫四佛中過去三佛(拘婁孫、拘那含牟尼、迦葉),又和南方佛教所傳二十四佛(見于巴利文本《佛種姓經》、《大史》等)大體相同。
6、本經在十五世佛之后還提到曾供養過彌勒菩薩,摩訶僧祇師有十二條,薩婆多師有一條(此部異說較少,是因為和本經基本部分曇無德部之說相近似的原故),迦葉維師有十一條,尼沙塞師有五條,四師同說(諸師)有五條這樣過去的十五世佛和現在的釋迦牟尼以及將來的彌勒,三世諸佛就都聯系起來了。
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佛本行集經即:這個偈頌當中講到了,在天上天下,對整一個上下的世間當中,都沒有像佛這樣子了不起的、殊勝的、至高無上的、不可思議的,在十方世界也沒有誰能比得上佛。
8、世間的一切我都見完了,就是沒有見到一個能像佛這樣子最尊、最上、最高貴、最第一的。
9、為什么佛陀能夠成就這個偈頌的功德呢?我們應當知道,這就是般若讓佛陀成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佛。
10、因為他證悟了般若、他現前了般若、他圓滿了般若,所以他是天上人間最尊、最上、最高貴、最第一,十方世界無法比擬。
11、世間的一切見多了、見盡了,也無法像佛陀這樣子。
12、《大藏經》中《佛本行集經》如是記載: “阿難。
13、我念往昔。
14、有一如來。
15、出現于世。
16、號曰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17、時彼佛在雜寶窟內。
18、我見彼佛。
19、心生歡喜。
20、合十指掌。
21、翹于一腳。
22、七日七夜。
23、而將此偈贊嘆彼佛。
24、而說偈言。
25、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阿難。
26、我以此偈嘆彼佛已。
27、發如是愿。
28、乃至彼佛語侍者言。
29、是人過于九十四劫。
30、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31、” 這段文字清楚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累積成佛之因的過去某一世)見到當世的如來“弗沙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而發自內心道出的贊佛偈。
32、 意思是:天上天下無有更超勝佛陀的,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無量世界里也找不到更超勝佛陀的了,我盡見了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一切之中沒有能超勝佛陀的。
33、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最無上的!每一位佛陀為救度所有眾生離開輪回苦海,都曾發起無上的大悲心、不惜生生世世為眾生舍棄頭目腦髓,經歷千經萬劫累功積德而成就佛果的!這個是贊佛偈天上天下沒有比得上佛的,十方世界也沒有比得上的,世間所有我見過的,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佛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