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釋】原意是說,學的人通過學習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過教別人知道自己還有難點,然后都再去進一步鉆研,所以無論學的人還是教的人都能通過教學過程得到提高。
(相關資料圖)
2、現指教和學兩方面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3、長(zhǎng):增進,提高。
4、【拼音】[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出處】《禮記·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6、故曰教學相長也。
7、”【近義詞】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拼音】[ jiān róng bìng bāo ]【解釋】把各個方面或各種事物都容納進去。
8、【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9、”人們對“教學相長”的解釋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將其納入教學原則的范疇,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依此而將其理解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相互促進”,如在毛禮銳、沈灌群主編的《中國教育通史》中就將其作為教學原則來解釋,認為這一原則“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既矛盾而又統一的關系”。
10、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編的《簡明中國教育史》中,也將其作為一條教學原則,指出“‘教學相長’深刻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的辯證關系:兩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教’因‘學’而益深。
11、”其二是認為“教學相長”是一條“教師自我提高的規律”,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將“教學相長”理解為“教師施教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即教師通過教而促進自身的學。
12、如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就持這種觀點,“‘教學相長’的本意并非指教與學雙方的相互促進,而是僅指教這一方的以教為學。
13、它說明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他教導他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
14、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相互推動,使教師不斷進步。
15、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16、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17、教師教和學生學相互促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