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北京周邊,真沒什么太多選擇,想半天,最后跑了趟易縣,把那兒的4座帝王陵,挨個看一遍。這是個短途自駕游,只有一天時間,行程僅為350公里,可內容挺豐盛,尤其是車的性能與舒適,讓我感到非常享受。
這輛給我帶來享受的車,是寶馬X1,?在寶馬的SUV序列里,它是最小的。我認為,這種緊湊型車最適合年輕人;30歲往上的,最好考慮中型車;再年長一些,就該考慮中大型車了。這觀點的由來,不僅是價錢與體積,同時還包括感覺,比如駕駛感。不過,這輛X1似乎有些越級,能遮擋的都擋上的話,我可能會猜錯。這話的意思是,它的質感很強,駕駛感與行駛感很出色,有點兒中型車的味道。以至于我一邊兒開,一邊兒不由得想起老話:一分錢一分貨。國際品牌不是吹出來的,不服氣也沒用。
【資料圖】
試駕的前兩天,位于北京市區。雖然春節前后外地人走了許多,路況很好,去哪都很順暢,可我還是不滿意,希望更多地享受,于是,有了這趟清西陵之旅。
?北京到清西陵全程高速,把巡航定速設置在120公里,就甭管油門了。此時發動機轉速約為2000轉,顯得非常輕松。X1分為20和25,我試駕的是后者,2.0T動力,匹配8AT,這是我最喜歡的搭配。
行駛150公里,來到清西陵。因為是短途旅行,出發前沒加油,走時只有半箱,抵達時續航還剩296公里,把在當地的里程和回程都算上,也還有富裕。這就是燃油車的優勢,想去哪都成,根本用不著操各種心,而且夏天冷氣隨便開,冬天暖氣可勁兒燒,等到把油徹底用完,隨便找一加油站,兩三分鐘的工夫,就能滿血復活。
?清朝帝陵分為4處,第一個在人家的老家遼寧新賓,葬著努爾哈赤的長輩;第二個在沈陽,有倆,分別葬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第三個是河北遵化,因為在北京東邊,稱為清東陵,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第4個是河北易縣,在北京西邊,稱為清西陵,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此外,末代皇帝溥儀的墓,后來也遷到清西陵,是個公墓,不是帝王陵,緊挨著他的大伯光緒帝。
?清朝帝王陵的布局,跟明朝很相似。所以,遠道而來的游客在北京,游覽明十三陵之后,就沒必要往返300公里,去看清陵了,除非有興趣,或者住周邊。
陵區入口處有石牌坊和大紅門,進門之后是個碑亭,里面是圣德神功碑,碑文內容是雍正帝的政績——第一個在這兒建陵的是雍正,所以從正門進去,居中位置是他的泰陵。
碑亭之后是神道,道旁有石像生,分別是獅子、象、馬、武將、文臣。數量少于明十三陵,體型也小于明十三陵。
石像生之后是龍鳳門,再往后,就該進入陵寢院落了。每座清陵的院落都不算很大,站在門前,便可將整座陵一覽無余。這座泰陵雖然是清西陵的首陵,可規模與氣勢,不如十三陵中的首陵——明成祖朱棣的長陵。
?至于建筑內容,無論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一樣。院落前面不遠處,是碑亭,它比剛才說的那座碑亭小,又稱小碑亭,里面的石碑上刻著皇帝的謚號,泰陵的主人是雍正帝,他的謚號是: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謚號死后才有,對其一生進行總結,但因太長,許多時候只用最后一個字,雍正是“憲”。順便說一句,明陵門前也有這么個碑,可內容是神功圣德。
小碑亭之后是院門,叫隆恩門,因為進門之后是隆恩殿。與之相比,明陵進院有2道門,第一道叫陵門,第二道叫祾恩門,然后才是大殿,大殿叫祾恩殿。無論明朝的祾恩殿還是清朝的隆恩殿,作用都是祭祀,清朝時期,這里每個月有2次小型祭祀,每年有5次大型祭祀: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祭辰。
大殿里面有一道木制的格柵,格柵后面是暖閣,共3間,居中那間是敞開的,擺放著帝后牌位。左右兩間看不見,據說西邊是妃嬪的牌位,東邊供佛。
大殿后身,有一道門,此門以外算前朝,過了這道門就是內寢了。
?皇宮里的內寢,指的是后宮,這里的所謂內寢,是皇帝的安葬之地。進門后首先是個欞星門,它在古代被視為天宮之門,畢竟這里安葬著天子嘛。欞星門之后有張供桌,上面擺放著石質的香爐、燭臺與花瓶,合稱五供,再往后是高高的明樓,屋檐下懸掛匾額,寫著泰陵二字。
從明樓的門洞往里走,里面是個小院,正名“月牙城”,俗稱“啞巴院”。這個名字比較怪,因而衍生出各種傳說,其實沒那么神秘——在古建筑當中,常把比較隱蔽部分,用“啞巴”命名。
“啞巴院”居中的位置,有一面琉璃照壁,它的后面,是進入墓室的通道。也就是說,明清帝王陵不像盜墓小說寫的那么神秘,墓碑后面往下,就是墓室。似乎一切都是公開的。有人擔心如此公開容易被盜。事實上,過去帝王陵有駐軍,普通人連幾公里之外的陵區大門都進不來,談何盜墓。當然,改朝換代之后就難說了,全憑運氣。清西陵的運氣還算不錯,只有光緒陵在1938年被盜過,其余3座皇陵安然無恙。不像清東陵,除了順治,其余全部被盜,而且多達3次。
“啞巴院”兩側有臺階,可以上到明樓,明樓里面是墓碑,刻著“世宗憲皇帝之陵”,世宗是雍正帝死后的廟號,再加上剛才說的謚號最后一個字“憲”。明清皇帝墓碑都用廟號+謚號稱呼,乾隆帝死后叫高宗純皇帝,光緒帝死后叫德宗景皇帝。后宮也有謚號,慈禧死后叫孝欽顯皇后。清朝皇后謚號都以“孝”字打頭,比如順治帝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死后叫孝莊文皇后——也就是非常出名的孝莊。
明樓后面有一圈城墻,稱為寶城。寶城里面是人工堆出來的一座土山,也就是墳頭,在這兒叫寶頂。
泰陵側后方800米處,是泰陵的附屬——妃園寢,里面有21個墳頭,分成3排,葬著雍正帝的妃嬪。妃園寢側后方700米處,是泰東陵,安葬著乾隆帝的生母,她最早只是個側福晉,后來成為妃,再后來成為皇太后。
泰陵西邊500米,是昌陵,安葬著嘉慶帝和皇后。在清帝中,雍正可謂嘔心瀝血,為兒子乾隆的享受,打下堅實基礎。可乾隆帝太強勢,弄得兒子嘉慶戰戰兢兢,只知守成,不敢有任何創造,是個庸庸碌碌的帝王。
嘉慶帝的守成,在陵墓建造中也充分體現出來,一切都按規矩來,絲毫不差。所以,昌陵的規制,與泰陵近乎完全相同,猶如一個模子磕出來的。我到這兒時,因為施工,昌陵沒開放,從遠處看,確實油飾一新,且似乎已經完工,估計快開了。
過了昌陵往西400米,是嘉慶帝的妃園寢,葬著12位妃嬪,再往西1公里,是昌西陵,葬著嘉慶帝的第二任皇后。這座陵是咸豐年間才建的,雖為皇后陵,可面積比較小,布局也很簡單。
您看,在后寢當中,既沒有明樓,也沒有寶城,僅僅是個磚砌的墳冢。但它的特色在于,由于圍墻是圓的,能回音,產生猶如天壇回音壁、三音石的效果。再加上這兒的游客少于天壇,很容易領略其間的樂趣。
過了昌西陵,往前3公里,是道光帝的慕陵。自從雍正帝撇開父親康熙,另辟蹊徑,創建出清西陵之后,乾隆帝立下規矩,今后采用“昭穆之制”,子孫后代,東邊葬一個,西邊葬一個。照這規矩,道光帝應該葬清東陵,可他在清東陵的陵寢竣工后,出現滲水,便下令將陵寢拆除,跑到清西陵又建了一個。不僅破了乾隆定下的規矩,還花了許多冤枉錢。有趣的是,道光帝在歷史上以節儉著稱,陵寢建設卻一點兒都沒省,花的比乾隆還多。
道光帝在位時,趕上了鴉片戰爭,當英國軍艦打到南京,他害怕了,趕緊派人議和,要求以最快速度簽約,盼望英軍早點兒撤退。以至于英國剛開出條件,議和大臣立馬認可,把英國人都弄懵了:為啥不討價還價呢?由此,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誕生了:割讓香港島,賠償煙價、商欠和軍費,五口通商,協定關稅,自由貿易。不僅如此,還打包奉送包括了一系列權益,比如領事裁判權,等等。
道光帝大概也是內心有愧,修建慕陵時,把圣德神功碑給省了。他的兒子咸豐帝,便把祭奠的碑文,擱在謚號碑的背面。不過,內容僅僅是介紹了陵名的來歷和先皇的遺言,并沒有歌功頌德。
也就是說,慕陵的前面空空蕩蕩,華表、石像生、圣德神功碑等,一概沒有。似乎省錢了,但這座陵的含金量非常高,再加上剛才說的兩度修建,所以總花費是清陵冠軍。比如,隆恩殿是金絲楠木的,還雕了2000多個龍,頗為考究。
隆恩殿后身,是座石牌坊,慕陵倆字刻在正中間。
石牌坊之后,沒有明樓,也沒有寶城,是個很寬敞的院落,月臺上是圓形寶頂。造型獨樹一幟,氛圍莊重,很有氣勢,視覺效果甚至超越了其它各陵。另外,慕陵周圍松林茂密,龍鳳門前甚至有棵迎客松。事實上,整個清西陵猶如一座森林公園,環境幽美,給人的感覺,與清東陵、明十三陵完全不同。
剛才說到,清西陵的中心是雍正帝的泰陵,泰陵西南方向5公里是道光帝的穆陵,東北方向4公里是光緒帝的崇陵。崇陵是我國最后一座帝王陵,葬著光緒帝和隆裕皇后。這座陵的規制,與清東陵同治帝的惠陵,基本相同,陵前同樣沒有圣德神功碑、石像生等,只有一座牌樓。
崇陵完工時,已是民國4年,盡管如此,陵園建筑還是比較標準,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明樓、寶城、寶頂,一應俱全。
其中,隆恩殿是重檐歇山頂,尺寸雖然小一些,但規制與雍正帝那座大殿相同。木結構采用名貴的梴楠木,質地堅硬,被譽為“銅梁鐵柱”。殿內有4根柱子,采用瀝粉貼金工藝,跟故宮太和殿很相似。
隆恩殿后面的三座門,與雍正帝的泰陵相同。
后寢部分,供桌、石五供、明樓、寶城、寶頂,也是一絲不茍,看不出這是在清朝已經滅亡的情況下,建起的皇帝陵。
不過,這座陵是清西陵當中,唯一被盜的帝王陵,它的墓室部分,因而得以開放,稱之為地下宮殿,簡稱地宮。
與明十三陵當中的定陵地宮相比,清陵地宮第一是很淺,往下走不了幾步,就到了;第二是面積不大,沒有左右配殿,只是在中軸線上,分布著前殿、中殿與后殿。
勝過明陵之處在于,4道石門上,均有浮雕,內容是菩薩立像,近2米高。門上方的銅管扇,與明陵一致。
后殿棺床正中,停放著光緒帝的梓宮,旁邊是隆裕皇后的梓宮。同治帝死后,無子,其母慈禧太后將妹妹的孩子接過來,繼承帝位——慈禧姐妹倆,嫁的是皇帝兄弟倆——這孩子便是光緒帝。他雖然在位34年,前14年是太后垂簾聽政,后10年是太后訓政,真正自己親政的,只有中間那10年,還趕上了甲午戰爭。光緒帝38歲時,病入膏肓,慈禧立光緒弟弟的兒子溥儀為接班人,沒幾天光緒就死了,次日慈禧也死去。如此巧合,令人生疑,前幾年有報道說,光緒其實是被毒死的。
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溥儀接班,3年后清朝終結,這位末代皇帝跑到天津,試圖出國留學,但最終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前往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日本投降時,溥儀被蘇聯軍隊俘獲,1950年,蘇聯將其送還中國,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特赦回京,先在植物園工作,后改為文史資料研究會,1967年因病去世。
從崇陵往北走700米,是華龍皇家陵園,這是一個商業性的公墓。1995年,溥儀最后一位夫人李淑賢,將溥儀骨灰從八寶山遷到這座陵園。
清西陵里,還有4座王爺、公主的墓地,都沒開放,只能站在門口看看。其中之一是端王園寢,葬著雍正帝的4個兒子,為首的是雍正帝的長子,8歲去世,追封端親王,另外3人都是夭折的。
端王園寢旁邊,是阿哥園寢,葬著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時,以及弘時的兒子永坤。由于前面的皇子夭折,弘時是實際上的皇長子,但不知什么原因,沒有獲得任何加封,就被雍正帝廢掉,而且很快就死了。弘時的弟弟弘歷即位后,也就是乾隆帝,才將哥哥恢復身份,葬于此地。
不遠處,還有一座公主園寢,葬著嘉慶帝的兩位女兒,一個是和碩公主,另一個是固倫公主,這是清西陵里唯一的公主園寢。
在陵區最東頭兒,有座行宮,乾隆帝曾在這兒住過。當時,為了讓乾隆去清西陵拜謁父親雍正,在房山、涿州、淶水和此處,建了4座行宮,目前還在的,只有這一座。
逛完清西陵,我沒走高速公路,而是沿著國道回京。一是因為走國道中途有山,可以在盤山路上享受一下寶馬X1的操控,二是路上有座王爺墳,順道去看看。它離清西陵只有34公里,位于淶水縣石亭鎮東營房村,叫怡賢親王墓。墓主是雍正的弟弟,雍正帝即位后,對兄弟們十分殘忍,唯一要好的,是這位十三弟,好到超乎尋常的程度。
正因如此,怡賢親王的墓,不僅面積大、規格高,而且是唯一有望柱與華表的王爺墳。目前,華表被支架支著,顯得老態龍鐘,頂端的望天吼兩次被盜,追回后不知何故,始終沒有歸位。
在歷史上,怡賢親王墓幾經浩劫,先是張作霖的部隊把樹都砍了,接著是宋哲元的專業盜墓隊,將陪葬品洗劫一空。
根據介紹,華表之后,還應有神道碑亭、宮門、大殿,大殿之后是圓形寶頂。在昔日的寶頂的位置,如今是樹木與農田。這座曾經很風光的王爺墳,目前只剩下神道碑、火焰牌坊、五孔橋、石牌坊和華表。
短短一天,不僅享受了這輛車的性能與舒適,還學了些知識,一舉兩得,很是開心。改天,再到清東陵轉一圈,那里的幾個皇帝,更加出名。
《星爺說車》更多內容——如您用電腦或平板電腦閱讀,點擊下圖即可進入《星爺說車》專欄。
關于《星爺說車》——與電影演員周星馳無關。本人姓夏名星,從小就有白頭發,被同學戲稱夏老頭。后來,友人按我們北京當地習俗,給我起綽號星爺。星爺自1988年開始駕車周游列省,至今不輟;2001年開始為媒體做汽車評測,閱車無數。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