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掃墓:清明掃墓,即為“墓祭”,這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資料圖】
2、2、踏青:又叫春游。
3、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4、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
5、3、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
6、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7、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8、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9、4、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
10、簡介: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11、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12、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13、文化內涵: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14、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