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2、所謂解悖,就是運用對稱邏輯思維方式發現、糾正悖論中的邏輯錯誤。
3、例如:一個鱷魚偷了一個父親的兒子,它保證如果這個父親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會將兒子還給父親。
(資料圖)
4、如果這個父親猜“鱷魚不會將兒子還給他”,就會成為所謂的“悖論”:如果鱷魚不還兒子,那么父親就猜對了,鱷魚就必須把孩子還給父親,否則鱷魚違背了諾言;如果鱷魚將兒子還給他,那么父親就猜錯了,鱷魚又違背了諾言。
5、解悖:鱷魚“要做什么”是一種心理狀態,鱷魚“把孩子還給父親”是一種行為,二者在時間上是前后銜接的兩個階段。
6、同樣,這個父親猜“鱷魚不會將兒子還給他”是鱷魚心理狀態,后來“鱷魚將兒子還給他”是鱷魚行為。
7、這個父親猜“鱷魚不會將兒子還給他”這種鱷魚的心理狀態和后來“鱷魚將兒子還給他”這種鱷魚行為之間同時存在并不矛盾——正是因為這個父親猜對了鱷魚的心理“不把兒子還給他”,所以鱷魚為了履行諾言必須在行動上把兒子還給他。
8、在這里對稱邏輯通過限定時間范圍,使語言的內容和語言的對象對稱。
9、擴展資料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10、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
11、悖論根源于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
12、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
13、所有悖論都是因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產生,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發現不了、解釋不了、解決不了的邏輯錯誤。
1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悖論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
15、用對稱邏輯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悖論既然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悖論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說明這個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嚴格來講是思維方式問題。
16、如果是技術問題,現在科學這么發達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
17、怎樣從哲學或思維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五度空間理論,任何空間并列的東西,都有層次關系與時間關系,空間時間層次是相互轉化的;事物的深層結構是低層結構的本質,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從本質到現象的展開過程。
18、因此,如果我們找出空間并列的東西之間的層次關系、本質和現象的關系,也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時間先后關系。
19、從哲學邏輯看,能孵蛋的只有母雞,公雞不能孵蛋;而蛋可以產生公雞和母雞,這說明蛋是公雞和母雞的共同本質,根據本質在先原理,蛋在先。
20、從生命科學的邏輯看,雞和蛋的共同本質是什么?是細胞。
2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由簡單到復雜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22、細胞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最深層次,也是生命系統的本質;從細胞到個體的展開過程體現了生命系統從本質到現象的展開過程。
23、雞屬于個體,雞蛋屬于從細胞到個體的演化過程,所以蛋在先。
24、從物種產生的歷史過程看,科學證明自然界是從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簡單有機物轉變為復雜有機物然后進一步轉變為動物的過程。
25、從物種起源看,任何新的物種都是通過雜交或者基因突變衍生而來的,雞這個新物種的產生也不例外。
26、雞產生之前的其他禽類動物出現了基因突變,進而產下蛋,經過發育成長成雞,因此,先有蛋。
27、從生命個體的形成產生過程看,動物細胞分為體細胞與生殖細胞,生命個體的形成產生過程是從生殖細胞到體細胞的發展過程。
28、雞蛋是一個單獨的細胞,叫受精卵,也叫生殖細胞,受精卵發育成胚胎進而形成雛雞的過程就是從生殖細胞到體細胞的發展過程。
29、因此,先有蛋。
30、比如:1.2是假的;2.1是真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